空白的精彩

作者: 塞外胡杨 | 来源:发表于2017-11-06 15:03 被阅读0次

    早就听说有人要把《七十七天》搬上荧幕,很有些期待。

    早在2012年,便听说了杨柳松单人无后援77天横穿羌塘的事儿。在户外圈子里,杨柳松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杨柳松,作家,旅行家,探险家,是首个完整探索世界第二大洞穴系统的中国人,还数次穿越艰险的大羌塘无人区,雨季穿越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而在我眼里,他的神迹更在于除了埋头探索那些未知,在公众圈子里几乎籍籍无名,颇有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味道。若不是2010年9月份那篇应景式的“穿越日记”,可能到现在也并不为人熟知。在那个帖子的开头,杨柳松这样介绍开贴的原因:第二次穿越大羌塘无人区已过三月,期间不少志同道合者询问事宜,今儿便呈一贴,简叙过往。没有那些煽情,也没那么大的主题,口气平淡得就像到自家后山溜了个弯一样。能把探险真正做成“一个人的事业”的,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而对这部片子的期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验证或者说是反刍自己曾经走过的路。2017年6月底,我和媳妇走了一趟西藏,在23天的时间里,单车独驾,走过318、219和中北线,行程10000余公里。这期间,有很长一段路算是在羌塘无人区的边缘经过,当然,我无意与大神攀比,开车穿越相较人力穿越本就大大便宜,何况羌塘南部的条件比之北部更是优越,但即便如此,1200公里的单车穿越,个中艰辛与收获,唯行者自知。因此,我特别想知道,北方的北方,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一个人的荒原,究竟是怎么的精彩。

    晋城小地方,影片又算是小众,排片自然少得可怜,周日只有奥斯卡下午的一场。到了影院才发现,没有任何的宣传,这唯一的一场安排的也仅仅是百十个座位的小影厅,好在上座率还算不错。

    影片偏纪实风格,以时间轴串联,基本上反映了男主单人穿越的全过程。但江一燕出场的时候,我还是有些吃惊,脑子里拼命在回忆《北方的空地》的细节,印象里好像没有这么一个女主的。看到轮椅、客栈才忽然想起,是有这么一个叫蓝天的户外摄影的女孩子,拍照时摔断了胸椎,高位截瘫,编剧应该是把两个故事拼起来了。

    男主首次穿越时丢了装备,不得已返回拉萨补充,巧遇女主,女主彼时正在机体失能与梦想遥远的苦闷间挣扎,决意重返失事地——岗仁波齐,以死蔑视命运的不公。男主便顺道搭车与女主一同完成这一趟“寻梦找死”之旅,好在男主对“自由”的执着与理解重新唤起了女主生的希望,带着重生女主的期盼与鼓舞,男主独自踏上了荒原。接下来的故事便简单了,荒凉壮美的高原风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无处不在动物凶猛,男主孤独的背景在寂寥天地和璀璨星空的背景下孑然前行。

    相较原作,将两个故事相互纠缠的编剧还算成功,两条线索以男主回忆的形式穿插展开,条理分明又并行不悖,增加了影片的故事性,毕竟增加一个清纯靓丽的女主角,有助于吸引观众眼球,对于票房会有一些帮助。而女主情节的加入,把影片的主题引向了对生与死的抉择、梦想与命运的对抗的思考,也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影片的内涵。

    但在一个原著党看来,杨柳松的穿越最为打动人心的是“一个人”这个标签,毕竟,纯粹的孤独、纯粹的对抗、纯粹的梦想,在一场以天地为背景的穿越中,方才突显人的真实,真实的强大和脆弱、真实的抗争和绝望、真实的坚持和放弃,这才是“七十七天”的力量。因此,我理解编剧对市场和大众审美的妥协,却也因此削弱了影片的主题,更别提那几句像“中心句”式的对白。好的影片应该是随着画面的推进,让感动从观影者心中萌生出来的,而台词至多算一粒种子。

    说说摄像,抛开关于人物、情节、主题的探讨,这部片子就算是当风光PPT来看,也是值得的。为此,我专门关注了一下摄像师,李屏宾,一个台湾的摄像师。事实上,掌镜这样一部风光片,是有些危险的。走过西藏腹地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在天地大美的藏北高原,那些雪山、湖泊、天空、精灵,随手拍一张都足以美得让人窒息。我在中北线的行程中两度落泪,一次是在漫长枯寂的搓板路尽头忽然瞥见佩枯错的那一抹湖蓝,另一次是在无尽的翻山涉水后某个山口撞见当惹雍措的深邃的天蓝,没有防备,无需酝酿,更不是矫情,像是回家、像是入梦,眼泪刷得就下来了。因此,作为摄影师,面对这样的风光想拍不美都难,但难的是如何展现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风格不一、体验不一的美,摄像师做得不错。玛旁雍措边的神山圣湖、初入荒原时那个俯拍的蓝色湖泊,男主推车过河时的天空之镜,每帧都可以做成桌面。

    我如此不遗余力的推崇影片的摄像,还源于我对影片拍摄难度的敬畏。我至今清楚的记得,当我和媳妇驾着那辆被泥水完全掩盖的车子,带着浑身的疲惫和不可言说的味道,冲过最后一个大坑,驶上柏油路面时,我们不约而同说出的那一句:重返人间!而那样的经历比之影片制作团队尚不及万一。号称人类禁区的羌塘无人区,在藏语中意思是“北方的空地”,面积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夏季雪山融水,遍地河流沼泽,根本无法通行(这也是男主选择冬季穿越的原因),冬季则极度寒冷干旱,无人区内野生动物众多,能顶翻一台2吨多重越野车的野耗牛,能撕碎车引擎盖的藏棕熊,还有成群出没的狼,拍摄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尽管片子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仅凭这样走心的实地拍摄便值得尊敬,顺便鄙视一下靠替身和抠图上位的某某艺人。

    说到演员,男主由导演赵汉唐亲自上阵,《七十七天》也是他第一部自导自演的作品。说实话,勇气可嘉,但演技还差一点。赵汉唐据说也是一名狂热的户外爱好者,但或许杨柳松的经历太过牛B,即便这种半专业的演员也无法深刻领悟男主的内心世界,所以,相较之原作,总体呈现给观众的则是木呐有余、执着不足,勇敢有余、灵性不足,人设有余、人性不足。而在我看来,原作中男主所展示的那种“穿越是我一个人的事儿,与其它无关”的追求才是终极的主题,无关梦想、无关责任、无关荣誉,静静的走、静静的回、静静的匿。唯其如此,这七十七天的无人区穿越才为我们深居闹市红尘的人们留下了一段空白的时间和空间,让们感受一种纯粹的生命体验。也基于此,我始终认为,荒原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给我们留下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 “空白”才是荒原的精神实质。由此,我们才能深刻的理解为什么杨柳松原作的题目是——《北方的空地》。

    而江一燕的加入,无疑给这部雄性荷尔蒙爆棚的影片增加了一丝丝的温情。不用再去探讨这样的编剧是否有伤主旨,是否有助票房,我们大可不必从一部讲述“空白”的电影里硬要生扒出所谓的“丰富”。我们只须记得那个柔弱的、纯净而又倔将的倩影,记得那双清澈的眼眸,那缠绕着彩线的发辫,那月牙白的藏袍和那干净明朗的笑脸,如此就好。更何况,相较那些动辄上亿片酬的当红女星,江一燕的零片酬更贴近“纯粹的热爱”这个主题,或许,那正是诸多喜欢户外、渴望自由的人的梦吧!

    这就像窦唯作词作曲、江一燕演唱的主题曲《扎西德勒》那样:充分心理准备,固守意志堡垒,苦难成就完美,从来相同寂寞,道路艰辛,恐惧疲惫,好在有你,幻影随行……

    歌声像遥远的电波、像梦境的呓语、像轻柔的呼吸,回荡在小小的影厅里。没有一个人提前退场,这也是我唯一的一部看完了片尾字幕的电影!

    最后,少不得再多说几句,正所谓“户外有风险、上路须谨慎”,当我们抛开所有能倚仗的现代工具,在真正的自然界,我们的存活能力并不比一只鼠兔、一只羚羊来得强大。探险不是冒险,每一次成功的探险背后,都包含着长期、细致、专业的学习、训练和筹备,探险绝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杨柳松本人在长期的户外活动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专业知识,说他是一个户外生存专家、半个地理学家、生物学家、气候学家、铁人三项运动员丝毫不为过,这一点,有兴趣的可以参看他的原作《北方的空地》,他对气候的把握、山脉河流的走向、动物习性的了解、人体需求的控制几乎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但即便如此,他的穿越最终仍然功亏一篑,到最后变成了九死一生的逃亡。所以,有打算效仿的大多可以洗洗睡了,毕竟,梦想诚可贵,生命也值钱。至于那些质疑这样自虐式的探险是否值得,质疑影片属于“文青”自嗨的人,或许,我们本就不在一个频道,君子和而不同,大约是最好的回应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白的精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sl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