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六——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多年,都没有考上秀才。可他依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连对曾国藩的教育都疏忽了,他的妻子江氏为此十分着急,便求助于公公。
曾玉屏早已认识到麟书的资质平平,书读了二十多年,始终没有悟性。即使再读二十年,也不一定能参悟。所以,他已经在心中为儿子谋划了另一条人生出路。
在江氏的催促下,曾玉屏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决定和儿子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他一边抽着水烟,一边缓缓地对儿子说:“我记得《诗经》中有一首诗,其中有几句好像是这么写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对于这首诗,你是如何理解的?”
麟书不敢迟疑,他老老实实地回答父亲的提问:“儿子当然是按朱子之意来理解,这是一首怀人之作。那个‘伊人’应该是美好的女子,诗中人物找遍了各处,最终也没找到他心爱的姑娘。于是他感到十分遗憾。”
曾玉屏拍了拍麟书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读书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朱子理论固然是精髓,但诗词歌赋有它的多意性。每当我想起这首诗时,我就觉得诗中在水一方的并不一定是美妙的女子。你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它是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呢?”
“儿子愚钝,请父亲赐教。”在曾玉屏的面前,曾麟书总是毕恭毕敬。
曾玉屏接着说:“这人生啊,有许多美好的追求,也许你竭尽全力去干了,但是无论你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理想的境界,你的目标就像那美妙的女子,永远在水一方。”
曾麟书几乎听呆了,他的眼睛一眨也不眨。万万没想到父亲曾玉屏竟有如此高深之理论,几句话就把自己十几年的困惑给解释通了。
此时曾林书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深有感慨地说:“谢谢父亲的教导,您为儿子指点迷津,儿子没齿难忘。”
曾玉屏欣慰地看着麟书,他以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你读了二十多年的书,参加过一次又一次的乡试,屡试不中,是不是该另辟蹊径了?”
当麟书迷惘于自己能干什么的时候,曾玉屏一拍儿子的肩膀:“哈哈哈,别人有的你不曾有,你所拥有的别人也不曾有呀。而且你所拥有的是一般人所可望不可及的,那便是丰富的知识啊。你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办个私塾学堂,既能为乡邻们干点好事儿,又不耽误自己孩子的教育,两全其美。”
继而,他又开导儿子道:“麟书啊,你至今还是个童生,父亲从来没有责骂过你。常言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成功的机会并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除了努力奋斗以外,还要靠老天爷相助。若是老天爷偏爱你,你一切会很顺利。若是老天爷不肯帮忙,你怎么努カ都不行。人生的机遇就像那在水一方的女子,可遇不可求啊。”
曾麟书若有所思,他仿佛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第二年一开春就迅速地把曾氏私塾办起来了,愉快转入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这一场景让我敬佩的是曾玉屏老人的学识和他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以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理念。“以己之昏昏而令他人昭昭”是不可能的,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想,才能像灯塔一样,引领别人走出困惑。
当然,这一场景中的曾玉屏老人也令我很感动,就因为那一句——“你至今还是个童生,父亲从来没有责骂过你”。
这其实也反映出了曾玉屏老人教育的科学性、人性化——儿子读书都快读成书呆子了,考不上也不能责骂。反观现代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条呢?不要说10多年考不上秀才,就算是一次考试塌方了,估计有不少孩子也是会被训斥的吧?
曾玉屏老人拥有很多灼见真知,比如“今日事今日毕,明日还有明日事”“曾家人一律平等,没有贵贱之分”“勤劳刻苦的人,受到肯定,懒惰浮华的人要挨骂”“儿孙不可纵,纵子如养虎”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急,要有恒心、有毅力”“勤劳节俭是曾家的传家宝,子子孙孙不可丢”……他就用它们来教育儿孙。
另外,曾玉屏老人还有许多科学的教育方法,比如说让孩子复述故事;比如说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引导他们感受美、享受美;比如说重视言传身教,注意循循善诱……
在我眼里,曾玉屏老人就是一位无冕的教育家呀,让我们向他学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