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曾国藩学管理

向曾国藩学管理

作者: 子龙札记 | 来源:发表于2018-08-06 14:58 被阅读0次

    “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彼得.德鲁克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万事万物的存在皆有规则,下面说两个故事:

    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惩)

    首次北伐时,马谡失街亭,致使北伐遭到彻底失败。其实,马谡是一个有名的将军,他才气过人,有勇有谋,深得诸葛亮的器重,但他容易骄傲自满,有了一点小成绩就居功自傲,就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才导致在北伐中痛失了街亭。

    诸葛亮虽怜其才能,但还是在退军后挥泪斩了他。同时,诸葛亮对在街亭之战立有战功的王平予以表彰,升迁了他的官职。此后,军纪严明,所有人都甘愿受其调遣。可见,在军队中,赏罚分明,能让管理者更好的治理军队。

    2、曾国藩的涤生刀(奖)

    曾国藩的激励方式(以后有许多人模仿他的方式,比如蒋介石)是用重金打造了100把腰刀,刀上该有“涤生曾国藩赠”,每把刀上都有一个编号。每次重大战役之后,曾国藩都要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宣读受表彰者的战功和事迹,亲自赠送“涤生刀”,用以奖励那些军功卓著的勇士和将领。

    第一把“涤生刀”赠予了在湘潭战役和武昌战役中建立首功的陆军前锋塔齐布。获得宝刀的塔齐布发誓要报效曾国藩的知遇之恩,最终殚精竭虑,奋勇杀敌,战死在九江。

    军队,需要合理的奖惩机制,才能有力的激发每一位士兵的作战潜力,进而使整支队伍成为虎狼之师。

    二、治企如治军

    打造一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工作效率高、执行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企业一直是企业管理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著名曾国藩研究专家刘绪义把这简单归结为曾国藩的“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是指一面旗帜(一个主义)、一支队伍、一个班子、一种文化和一块地盘。

    一面旗帜

    旗帜就是主义,就是使命、理想。曾国藩的旗帜是“卫道”,吸引的自然是抱道君子。理想凝聚人,使命激励人。有理想才有担当,有使命才有动力。这是聪明人最好的战略。

    一支队伍

    队伍是基本盘,是干事创业的力量,是领导的基石。离开了队伍,领导就只能是孤家寡人,二者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曾国藩沉淀懂得这一点,因而对队伍的生死表示极大的关注,不打浪仗,不打险战,就是绝不会将队伍置于危险的境地,平时连行军都要求不超过50里,注重保护队伍的战斗力。

    一个班子

    班子是领导集体,是队伍中最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有机的统一的组织。曾国藩湘军的领导班子没有明显的成形机构,但是在他心目中初具雏形,大致成员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其中两湖巡抚、湖广总督、江西巡抚、安徽巡抚和湘军水师统领,后来又加上了浙江巡抚,江苏巡抚是相对稳定的班子成员。自己的幕府只是参谋、咨询机构,还算不上班子成员。大政方略、战争谋划,他会征求他们几个人的意见,听取他们的看法,并且做到虚心纳谏,和衷共济。这个班子中曾国藩无疑是核心,在不违反他既定的方针路线下,他乐于接受各方意见。

    一种文化

    曾国藩很重视湘军的文化建设,也就是团队的风气。湘军总体上虽然是由农民组成,但却是一支有文化的队伍。文化熏陶人,文化改变人。思想如果没有文化作基础,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产生巨大的精力力量。

    一块地盘

    地盘放在最后,并不意味着地盘不重要。相反,地盘就是根据地,就是势力范围,队伍的来源、经费的来源,都在这里。曾国藩长期没有地方实职,没有实职,就是没有地盘的人,好在他团结了一批有地盘的地方督抚作为他的班子成员,因而,尽管很多时候需有求于他们,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尤其是两湖地区,湘军队伍和经费大半出自这里。有地盘才有利益,没有利益,空谈理想,是虚伪。

    真正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思想力,要善于琢磨与总结,要有大格局,对员工除了物质激励,更重要的是精神感召。既要做办事之人,又要做传道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曾国藩学管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mqg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