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见闻
子弹短信的增长奇迹
仅仅上线七天的子弹短信就完成第一轮 1.5 亿融资。
随老罗的锤子发布会一起发布的子弹短信,在发布后的七天内,像子弹一样闪电发展:先是上了 App Store 的热搜第一名,随后又冲上了社交榜第一名,让人不可思议。
更奇怪的是,就在很多业内人觉得它是趁热点起来的之际,它又有了第二轮传播,看百度指数的曲线:
对比锤子和子弹短信的热度子弹短信是一款 IM ,而 IM 的竞争壁垒是极高的。凭什么子弹短信可以持续有这么高的增长?值得探讨。
推荐一个 Chrome 插件:Distill
Distill 可以实时检测网页的变化,有强大的页面对比功能,还有各种提醒方式。包括桌面弹窗、短信、声音提醒(对,就是声音提醒,页面有变化是发出声音😂)
有什么用?用处蛮多的,我自己用它来追踪一些不提供 RSS 的网站,比如一些大公司的官网,比如苹果、Netflix 等,官网是企业对外发布信息的窗口,一些重大消息发布,官网往往最快,但又不能整天盯着官网看,所以我用 Distill 来提醒我。
Distill 还可以用来追踪一些社会热点,由于它是机器自动化的,会比即刻上那种「谷歌又有大新闻」提醒更及时。
一些资源站点,比如美剧,一有更新就提醒你去下载,也很不错。
Distill 还有云检测功能,需要付费。
Distill 官网截图产品讨论:知示笔记
昨天朋友分享了一条笔记给我,看起来像是增强版的脑图。
但我个疑问:这种脑图阅读体验不好,看的时候视线是跳跃性的,很累。但可以在一张图展示完比较完整的知识点,结构性好。问题是,在阅读体验和知识传递之间,这里有平衡的点么?系统性的知识,在这种碎片化的载体上,很难吸收得很好。
知示笔记的 Slogan 是「为视觉型学习者而生」。所谓的视觉学习者,我觉得有可能是个伪命题。系统性的知识,从古到今最好的载体都是书籍,而不是这种块状的「知识快餐」。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还是当下知识焦虑带来的快餐式消费习惯。
对于这种脑图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这种形式都有很大的操作成本。但是在传播上,我认为这种形式更轻量,很容易引爆传播,因为它让接受者没有太大的阅读压力,比如一本书浓缩成了一个这种脑图,看的人会欣然接受。
知示笔记 截图🤯一个好玩的产品:「Bookmark it」 给视频打标签
视频书签,顾名思义就是给视频打标签。比如你看到如懿传的某一集某一段,觉得精彩就打个标签,像网页书签那样,以后点开这个视频书签直接跳到那个播放进度。
截图👨🏿💻推荐阅读
文章摘要:
“Instagram 一直是 Facebook 手中的王牌应用之一。6 年前,Facebook 耗资 10 亿美元收购 Instagram,到今年 6 月,Instagram 的价值已经超过了 1000 亿美元。这毫无疑问是史上最成功的收购案之一,但伴随着商业上成功而来的并非全是赞美,Instagram 一直被诟病缺乏创新,而仅仅依赖于 Facebook 的内容推荐算法,以及对 Snapchat 功能上的抄袭,获得了市场领先的地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