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要在香港转机,又恰逢周末,也就顺便在香港小住了两日,体味了一下初春时节的香江。

到达香港已是子夜时分,繁忙的香港机场依然是熙熙攘攘。想要尽快的到达酒店休息,于是按照机场的标识直奔的士站场。


香港机场的出租车是按照你想去的目的地方向分别排队的,的士调度人员会将你要去的地方告诉给司机,并且把一张写有车牌号信息的字条交给乘客,上面有不同区域的预计费用、注意事项、投诉电话等信息,这样尤其会非常方便初次到香港的乘客,这一点非常值得内地的机场、车站学习借鉴。

机场距离酒店不到三十公里、飞快的的士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就到了这家叫做“翠雅山房”的香港文化旅馆。


在香港一天500多元的房价能有这样的面积已经算是比较宽敞的了。
还是抓紧时间休息,天亮后就要开启香岛的街头漫步之旅了。

今天是3月份的第一个周末,香港的初春时节气温凉爽宜人,非常适合漫步街头去体会东方之珠的魅力所在。

从“翠雅山房”的山顶走下来,在“美孚”地铁站旁的一家叫做“海皇粥店”的连锁小店里享受了一顿美味早餐。
早餐后,刷“八达通”乘坐地铁“荃湾线”直奔今天的第一站“油麻地”。
1. 油麻地
在“香港航空”飞机上的航机杂志上看了一篇关于“油麻地”的介绍,原来这里是最具香港本土气息、保持香港传统生活方式、探寻香港旧日生活的一个好地方。
“油麻地”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里曾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聚集了很多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的商店,久而久之这里就被称为“油麻地”了。
在“油麻地”最具标志性的打call地当属“油麻地天后古庙”和“油麻地警署”了。

从地铁“油麻地”站C出口上来,沿着弥敦道一直向南走。


在弥敦道街边的这个小公园的后面就是“天后古庙”了。

古庙的牌坊在“上海街”上,正面上书“国泰民安”四个大字,牌坊背面书写的是“风调雨顺”。

穿过牌坊,庙前是一个古木掩映下的正方形小广场。

广场的东面是一排有着百多年历史的清代建筑。

这排建筑的正中间就是“天后古庙”了,这里是九龙规模最大的天后庙,古庙坐东朝西,天后娘娘面朝西边的大海,保佑出海的人们平安归来!

古庙前的石狮记录的年代是“同治四年”也就是公元1865年,这就是“天后古庙”的最早建造时间。

古庙院内吊着一排排独具特色的塔香,“塔香”一圈圈的缠绕成塔状,悬挂在庙内,下面有一个盛香灰的铜托盘。走进百年“天后古庙”,塔香萦绕,永保平安。

“天后古庙”的北边并排的是“城隍庙”。

并排再向北是“观音古庙”。

“天后古庙”的南边并排的是“观音楼社壇”。

并排再向南是“书院”。
“书院”内展示的是“油麻地观音古庙”的历史沿革和当地的文化风俗。


“油麻地天后庙”原为1865年由当地渔民在海边建的一座小庙宇,历年均有修缮。现在看到的“油麻地天后庙”是1969年至1972年重修的。

香港历史最久、最大的慈善机构——“东华三院”。





书院内展示的祭祀民俗。

古庙院内保存的文物“石狮”。

古庙门前的“人力车”述说着百年历史。

从“天后古庙”出来,沿众坊街向西到广东道交口,就来到了“油麻地警署”。

是不是看着有点儿眼熟哦?对,经典港剧《陀枪师姐》、《谈判专家》等等就是在这里取景。

这座三层高的警署,是爱德华式建筑,于1893年落成,原来位于上海街及众坊街交口,1922年迁到这里。


2016年5月21日晚上6点,香港“油麻地警署”举行了最后一次降旗仪式,作为九龙服役最久的警署,“油麻地警署”从这一刻开始正式闭所,今后只作为报案中心使用。

“油麻地警署”后面就是快速路“西九龙走廊”。


油麻地一带的庙街、广东道、上海街……都是特色商业街区,庙街夜市更是非常的有名,这一带都是你淘货的好去处。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