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儿子看儿歌,他不停的要求换,小嘴里一直嘟嘟囔囔的在说些什么,但我一直没能听懂,所以在 “是这个吗?” “不是(si)” 间反复循环,在换了十几个之后,他开始发脾气不开心,哭闹。我也渐渐的有些烦躁,失去耐心。这时又有急事需要用下手机,他怎么都不肯把手机给我。脾气瞬间就涌了上来,开始吼他,“你再这样以后就不要再碰妈妈手机了!真的是烦死了…”
话一出口,就开始为自己对他发脾气而感到内疚和后悔。明明深知,吼他是完全无用的,还有伤害到他感情的风险,一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但依然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如何才能做到不对小孩子发脾气?这种情况我相信每个做妈妈的都深有体会,滋味很不好受。每一次都想下次我一定更有耐心,不发脾气,做个好妈妈。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疲惫的时候,休息比带孩子更重要。
发脾气是一种剧烈的情绪波动,是情绪的表达和发泄。人在烦躁的时候,情绪是处在失稳的状态上,需要一个出口把自己拉回到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虽然只是临时的。)当精力充沛的时候,我们可以调用智慧余量,尝试用理性的方式来处理。而在疲惫的时候,我们是没有余量的,只能用一种更简单,更感性的方式来处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过脑的,冲动的方式。比如:直接发脾气,把问题都怪罪与别人,以达到自我的安宁。
因此,人在疲惫的时候,是非常容易发脾气的,这是人性,不要试图去挑战或改变。
印象很深,这两年里,对儿子发脾气多数都是在深夜。他从小就是一个睡渣宝,每晚都要哭好几次,有时拍拍就睡了,有时要起来抱着哄。如果我白天很累,想要睡个好觉,碰巧儿子晚上哭闹的厉害,抱着哄都没用,我会在想要发脾气的时候就深呼吸,默念这是我亲生的。但如果持续太久,还是会忍不住发脾气。
所以,在你感到疲惫的时候,最好去休息一会,找人来帮你带一下孩子。如果没人能帮你带,那么最好孩子睡的时候你就睡。如果孩子实在精力太旺盛,那么你需要试一下这个办法,来降低你发脾气的概率。
做好最坏的打算,生活中充满惊喜
人对即将发生的事情,都会有一个心理预判,有一个预期范围。一旦超出了这个预期,就相当于超出了你的可控范围,人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进而导致暴躁和焦虑。做好最坏的打算,也就是降低了你的预期,变相放大了你的可控范围。进而降低发脾气的概率。
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妈妈要做好心理建设。根据对孩子的了解,对他接下来会发生的行为有一个预判,这个预判要以孩子平时“最坏”的表现做为基准。这样你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与孩子相处时,面对他比较闹人的行为,你也会平和许多。
如果你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那么在孩子没能做到并且哭闹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暴躁,因为不在你的可控范围内。而如果你降低了对孩子的期望,在心态平和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孩子的进步,并且自然而然地给予更多的鼓励,相处中也多了很多欢乐和惊喜。
如何才能做到不对小孩子发脾气?这不是说要无限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而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家长的想象中。比如,我不能期望我不到2岁的儿子,在我关掉他喜欢看的儿歌时,不哭不闹;不能期望他每一顿都能自己好好吃饭;不能期望他可以安抚自己入睡,并且一觉到天亮;不能期望他就老老实实的在地上走,不上沙发和桌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做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对他们有足够多的了解,而不是使用什么统一的标准。
陪伴孩子要专心,不要想一心好几用
想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专注。而如果你在专注的时候被不停打断,就会很容易烦躁。人本来就是不擅长多任务处理的。如果你想一边做些什么,一边看娃,那么娃的吵闹和频繁打断,多半会使你烦躁。而且也达不到陪伴的目的。
有时半半自己在玩,但是我需要在旁边看着,这时就会想要看会书。 然后当我拿起书看了几眼,半半就会来打断一下,或是寻求帮助。因为没有关注他在做的事情,又没有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上面,有时就很难理解他想表达的事情,并给予恰当的帮助。 他因需求没能被满足而烦躁,我因频繁被打断,又不明白他想表达什么而发脾气。最后,两者都不可得。
如何才能做到不对小孩子发脾气?小孩子理解我们的世界很容易,而我们理解他们的世界往往很难。 这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注意力,耐心还有爱。如果我们分散了一部分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那么是没有办法好好倾听孩子,以明白孩子的需求的。供需关系不对等,那么高质量的陪伴就是不存在的。
因此,如果陪伴孩子,就全心全意的陪伴;如果要做事情,就全心全意
的去做事情。只有在一件事情上专注,才能有所收获
在和儿子道歉的时候,我问他:
-“宝贝,妈妈凶你了是不是?”
-他说:“嗯”
-我说:“那你还生妈妈气吗?”
-他说:“没有气..”
面对小孩子的爱,我们最起码要学会调节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那么请先给自己做好情感引导。毕竟,教育的核心是:做好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