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市场、运营,隔阂其实没那么远(上)

作者: junruixx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00:03 被阅读27次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产品、市场和运营各自的概念。

    产品:在这里不是指具体的互联网产品,而是从事产品功能设计、分析、调优等一些列活动的那么一帮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具体岗位有产品助理、产品专业、产品经理。乔布斯、雷军、张小龙都是最为优秀的一批产品经理(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产品经理的具体职能会有很大的区别,但其工作都会涉及到产品的功能设计、分析、调优,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

    市场:前阵子看到一段关于互联网行业市场部的论述,觉得挺有意思。

     “互联网公司的市场部,在很多人眼中是个有趣的部门,

    在运营部的眼中,是提供新用户的部门;

    在产品部的眼中,是个总是冒出些不切实际需求的部门;

    在财务部的眼中,是个打款需求不断,且每个都表示重要而紧急;

    在人事部的眼中,是待遇两级分化的部门;

    在技术部的眼中,是个不知道在干嘛的部门;

    在乙方的眼中,就是个财神爷部门……

    至于在市场部的人的眼里,就是个苦逼的部门……

    互联网的市场部是一个系统,一个以数据为依据,资源为根基,金钱为武器,人脉为生产力,所组成的系统。市场玩的游戏,是一个叫‘成本控制’的游戏,一切行为以结果为导向,寻求公司对外行为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市场部的角色以及与其它部门的一些关系,市场部常见的岗位有商务专员、商务经理、商务总监、媒介经理、渠道经理等。与传统企业略有不同,互联网行业市场部主要以获取新用户为主要职能。

    1. 如何拓展和维护获取新用户的渠道。

    渠道资源是互联网市场部小伙伴重要的依托点,

     一方面要了解开拓新的渠道资源的方式方法,常见的方法无外乎行业媒体站、qq群、微信群、行业通讯录、跑会、熟人介绍等。至于怎么样去求搭讪求合作求加量就要看每个市场人员的历练和道行了,许多市场人员出差是家常便饭,着实辛苦。

    2.    如何判别渠道用户的质量

    判断渠道用户质量有许多的维度:

    有没有掺假量(机器通过程序刷的量)?

    渠道导入用户的次日留存率、七日留存率、月留存率分别是怎样的,是否正常?

    渠道用户群体的构成——年龄、使用手机的系统、无卡机占比是怎样的?

    渠道导入用户的人均使用时长、人均打开次数是否能达到平均水平?

    渠道导入用户的付费比例和人均付费金额能不能达到平均水平?

    渠道的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与其回报率(ROI)是否能够匹配?

    在导入新用户方面,市场部占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把用户比作是整个体系的启动剂,市场部则是加速器。

    运营:从用户进入产品、甚至说从用户看到产品起,运营就开始参与了。

    运营工作的作用是通过自身对产品的了解,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分析,最大程度的引导和激励用户按照产品及运营设定的路线去走。

    运营的各项工作都尽量要以能够量化来要求。

    一、用户获取阶段:市场投放cpm千次展示转化到注册用户的比例很低(对比其他家产品同样渠道同样位置的展示)。排除渠道和展示位置的因素,我们可以逐层分析:展示——点击——下载——安装——激活——注册,原来中间隔了这么多的环节。

    分析这么多的环节中,与我们自身相关性比较大的有展示——点击、激活——注册。

    展示到点击之间的转化率我们可以对比平台其它产品平均转化率在多少,如果我们的转化率低大概率是落地页的问题。这时我们要考虑:我们设计的落地页是不是足够吸引人?关键信息是否放在了关键位置上?如果要改,需要怎么调整?

    激活到注册之间的转化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第三方统计工具(友盟、talkingdata)等上面的激活用户数,跟我们自身产品后台统计到的注册用户数进行对比,计算下转化率。

    这种状况下,展示到点击转化率低的可能性较大些。因为在同样是真实用户并且用户质量(低端机、网络差的占比)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产品的注册方式跟注册流程又一样,不同渠道激活到注册出现较大差异的概率几乎不存在。

    二、用户使用产品阶段:

    1.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收集、整理、提炼、反馈

    任何一种产品,即便是好多轮的内测、公测,在上线时都还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你们的注册流程真麻烦……

    为什么不支持微信登陆呢?

    输入手机号直接输入验证码登陆怎么不行?

    你们的产品用起来怎么感觉这么卡顿呢?xx家的就非常流畅!

    我10点钟就充值了,到现在还没到账!你们这是什么情况?

    对于一名运营人员来说,以上这些问题肯定基本上见怪不怪了。如果还只是停留在跟用户扯皮、推责任的层次上,那么你的思维方式就要做些改变了。作为运营人员,对用户的行为你要有足够的敏感度。

    对用户的种种反馈,你需要进行搜集和整理,同类问题被反馈的的频率有多高?按紧急和重要程度它们的排序是怎样的?

    然后,根据用户所反馈问题的搜集和整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炼出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方案。哪些是可以通过优化运营过程中的细节可以实现的,比如增加和完善用户新手引导、客服工作更加深入等;哪些是单靠运营解决不了的,比如产品功能的增加、改变,产品性能方面的优化等。

    运营部门内部能够搞定的问题,部门内经过同步跟安排,马上就能够解决;需要产品研发配合才能搞定的问题,就把收集好的问题,以及提炼出的结论反馈给产品部门,并且双方协商好优先级和完成时间(方便回复新版本未上线前用户的投诉)。

    2.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行为的引导

    上一点提到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产品使用上的问题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针对使用上的问题,各种形式的用户引导及帮助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比较突出的是游戏中的新手引导,跟着引导做完,发觉自己都已经好几十级了。

    除了为避免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引导外,大多时候为了实现我们运营产品的目的,也会设置一些引导(在付费方面过渡的引导甚至会被称为诱导,诱导付费)。

      为实现产品运营目的而进行的引导,有很多形式。普遍的有:首页大图推荐,关键位置推荐,对推荐的内容进行特殊标示,做内链(锚点)推进, app内做插屏广告弹出推进,页面的上方或下方做占位推进,搜索推进等形式。具体可以根据产品的实际特点和使用场景进行选择。

    此类运营目的一般有:增加活动参与率,增加站内通知到达率,引导流量进入最希望转化的模块去。

    3. 用户的自传播

    通过一些列手段来实现用户的自发扩散和传播是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有些以用户产生内容(UGC)为主的互联网产品(豆瓣、知乎、简书、抖音等),除了实现用户自发的扩散和传播外,鼓励和引导用户去生产内容也是重头戏(内容是用户的,扩散也是用户扩散,那公司那么多人做什么?当然是服务于大众啦!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内容的严格审核、广告账号的封停等等一些列工作还是要有人去做的)。

    怎样去实现用户自主扩散和传播呢?

    这是一个系列问题,后面专门阐述。

    三、用户离开产品阶段:

    前面两大块内容都比较好理解,用户初试产品,“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见还羞;用户使用产品,磕磕碰碰难免需要调和。用户都已经离开产品啦,还需要运营个锤子?

    话不能这么说。作为运营人我们应该这样理解:用户暂时的离开只是赌了个小脾气,实时的去哄一哄总还会一起做朋友的,况且大家对于流失用户的条件界定又可能那么准确。

    这个时候就要侧重于打感情牌,针对性的发群发短信是一种通用的选择,“亲爱的XXX,您已经X天没有登陆XXX了,我们为你准备了一份大礼,期待着您的回归“。对于app类产品,推送(PUSH)消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适度,以免适得其反。

    总之,就像那句“客户就是上帝”,用户对我们运营人来说就是上帝。有他们才有我们的产品才能欣欣向荣,有他们才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版本、才有我们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才有我们KPI上满意的评分。做好运营,首先想办法了解、尊重并爱上你的用户群吧!(风中歌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市场、运营,隔阂其实没那么远(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by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