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参考资料
痰饮[tán yǐn]
中医术语
科普中国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认证
其他贡献者
痰饮,指体内水液不得输化,停留或渗注于体内某一部位而发生的病证,这是广义的痰饮,其中痰和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它们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其次它们又可能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饮,即水液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金匮要略》即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区分。这里的痰饮是狭义的专指四饮之一,即饮邪留于肠胃的病证。
中医病名
痰饮
外文名
phlegm and fluid-retention[1]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常见发病部位
肺,脾,肾
常见病因
外感六淫,饮食所伤及内伤七情等
相关视频
更多
1.2万播放|07:14
痰湿究竟是什么?中医常说的痰湿、痰饮是怎么回事,医生为你解析
中医健康之声
9174播放|05:33
【中医基础理论】7.4.1痰饮,小白初学者课程零基础自学入门教程
沐冬阳文艺
9059播放|03:30
百病皆因痰,除痰先除寒,5味中药,除寒邪、散痰饮、温肺暖脾
杏林侠客崔占举
9169播放|04:10
中医如何调理痰饮?
中医全科刘医生
7167播放|06:19
国医培训 病因_痰饮的概念、特点与内容
李时珍国医培训学校
5649播放|04:03
《医学三字经》——痰饮第二十
针灸龙哥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参考资料
病因病机
痰饮,脏腑气化失司,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继发性致病因素。[1]
痰的产生多由外感六淫、饮食所伤及内伤七情等,引起肺、脾、肾各脏气化功能失常所致。肺主治节,若肺失宣肃,津液不化,则可凝聚成痰;脾主运化,脾胃受伤,运化无权,水湿内停,则可凝聚成痰;肾司开合,肾阳不足,开合不利,水湿上泛,亦可聚而为痰。由于痰的生成原因不同,所以有寒痰、热痰、湿痰、风痰、郁痰、顽痰之异。痰热互结,则为热痰;寒痰互凝,则为寒痰;痰兼湿象,则为湿痰;痰兼燥象,则为燥痰。
饮的形成,多由脾肾阳气素虚,复加外感寒湿、饮食劳欲之伤,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水液在体内不得输化,停聚或流注于某一部位所致。饮停胃肠者为痰饮,水流胁下者为悬饮,淫溢肢体者为溢饮,侵犯胸肺者为支饮。其病机性质总属阳虚阴盛。溢饮与水肿、支饮与哮喘有关联。
临床表现
痰饮为有形之阴邪,故痰饮形成以后,具有湿浊粘黏滞特性,既可阻滞气机,影响经脉气血运行,又可表现病证缠绵难愈。
痰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引致诸多病证的发生,症状表现各不相同。痰阻于肺,肺气宣降不利,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痰多;痰阻于心,心血运行不畅,常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痰火扰心,则失眠心烦,躁狂妄动,语言错乱,或打人毁物;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则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涎;胆郁痰扰,则惊悸不寐,烦躁不宁,口苦呕恶,胸闷胁胀,头晕耳鸣;痰浊上犯于头,干扰清空,则眩晕、昏冒、头重;痰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为梅核气;痰在经络筋骨,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
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饮在腹中,则腹胀大如鼓,腹壁青筋显露,形体消瘦,尿少。
有痰饮的患者舌苔多滑腻,脉象多滑、弦或沉迟。
辨证施治
对痰证的辨证论治原则有二:一是掌握该病证的脏腑虚实缓急,急则先治其痰,以化痰、祛痰为主,缓则求其本,治在肺、脾、肾。二是依据痰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法则。对脾失健运,湿聚成痰者,宜健脾燥湿化痰;对火热内郁,炼津为痰者,宜清热化痰:肺燥阴虚,虚火灼津为痰者,宜润肺化痰;脾肾阳虚,寒痰内停者,宜温阳化痰。若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聚液为痰者,宜宣肺化痰;痰迷心窍者,宜涤痰开窍;痰火扰心者,应清心豁痰;痰停于胃,宜健脾燥湿化痰;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宜熄风化痰;胆郁痰扰者,宜清化热痰、降逆和胃;痰浊上犯于头,宜健脾去湿、化痰熄风;痰气凝结于咽喉,宜化痰利气解郁;痰阻经络筋骨,宜软坚消结、通络化痰。
饮为阴邪,遇寒而凝,得温而行,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不仅阳虚而饮邪不甚者应予温化,而且逐饮、利水、发汗之剂中均应佐以温药;二是应分清标本缓急、表里虚实的不同,“病溢饮者,当发其汗”;病悬饮者,应攻逐水饮;支饮为寒饮伏肺,应温肺化饮。脾肾阳虚者,则宜温补脾肾,以化水饮。
1.痰阻于肺
(1)证候 常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咳喘日久出现,咳嗽气喘,或痰鸣有声,痰多色白,易于咯出,或伴有寒热表证,苔薄白腻,脉浮或滑。
(2)治则 宣肺化痰。
(3)方药 定喘汤。
2.痰蒙心窍
(1)证候 多因七情所伤,如抑郁、暴怒等,或感受湿浊邪气,可见神昏癫狂,胸闷不痛,或昏倒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苔白腻,脉滑等症状。
(2)治则 化痰开窍。
(3)方药 礞石滚痰丸。
3.痰蕴脾胃
(1)证候 多由饮食不节,思虑劳倦所致。可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痞满不舒,倦怠乏力,身重嗜睡,苔白腻,舌胖,脉濡缓。
(2)治则 健脾化痰。
(3)方药 香砂六君子汤。
4.肝经痰郁
(1)证候 多由肝气郁结所致。可见咽中不适,似有物梗塞,胸胁隐痛,嗳气,易怒善郁,苔薄白腻,脉弦滑。
(2)治则 解郁化痰。
(3)方药 半夏厚朴汤。
5.痰动于肾
(1)证候 多因久病及肾,阳虚水泛,或虚火灼津为痰。可见喘逆气促,动则尤甚,或浮肿畏寒,腰膝冷痛,晨泄尿频,舌淡,脉沉细,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带数等。
(2)治则 肾阳虚者应温肾化痰,肾阴虚者应滋肾化痰。
6.痰留骨节经络
(1)证候 因多种原因形成的痰浊流窜于骨节经络,可见骨节疼痛肿胀,肢体麻木不仁,或半身不遂,或口眼歪斜,或见瘰疬,瘿气,结节,肿块,苔白腻,脉弦滑等。
(2)治则 软坚消结、通络化痰。
7.痰饮(狭义)
(1)证候 脾阳虚弱,水饮停留于胃肠,可见脘腹坚满而痛,胃中有振水声,呕吐痰涎清稀,口不渴或渴不欲饮,头目眩晕,或肠间水声漉漉,舌苔白滑或黄腻,脉弦滑等症状。
(2)治则 以温阳化饮或攻逐水饮为原则。
(3)方药 茯桂术甘汤。
8.悬饮
(1)证候 水饮流注于胁间,络道被阻,气机升降不利,可见胸胁胀痛,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剧,气短息促,舌苔白,脉沉弦。
(2)治则 攻逐水饮。
(3)方药 柴枳半夏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9.溢饮
(1)证候 因肺脾输布失职,水饮流溢于四肢肌肉,可见肢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发热恶寒而无汗,咳喘痰多泡沫,舌苔白,脉弦紧。
(2)治则 攻逐水饮。
(3)方药 小青龙汤。
10.支饮
(1)证候 水饮侵犯胸肺,肺气上逆,可见咳喘胸满,甚则不能平卧,痰如白沫量多,久咳面目浮肿,舌苔白腻,脉弦紧等。
(2)治则 寒饮伏肺者,治宜温肺化饮;脾肾阳虚者,治宜温补脾肾。
(3)方药 苓甘五味姜辛汤。
痰证的发病过程是涉及机体多系统的全身性病理改变,临证变化多端,治疗当辨清局部与整体、定位脏腑、确定虚实轻重缓急,才能有的放矢,准确治疗。
纠错
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 20348-2006[S]. 2006:51.
大家还在搜
舌头发白怎么调理
舌头发白吃什么药
舌苔厚白去除小窍门
去痰最好最快的方法
苓桂术甘丸同仁堂
胃里往上反痰是咋回事
痰饮喘咳的表现
治疗痰饮的中成药
相关推荐
痰饮_相关症状
呃逆
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
查看词条
噎膈
指食物吞咽受阻
查看词条
咳嗽性哮喘
特殊类型哮喘
查看词条
咽痒咳嗽
咽喉部粘膜的慢性炎症
查看词条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40岁以上患病率高
查看词条
词条贡献者
该词条共有14人参与编辑,查看全部
词条有帮助,感谢贡献者
意见反馈权威合作百科协议本人编辑
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
目录
播报
纠错
分享
编辑
在【百度APP-我的】也可以查看我的订单
(京东来源的服务暂不支持查看)
查看我的订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