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池上》(小学必背48)

《池上》(小学必背48)

作者: 唯一念想 | 来源:发表于2018-05-02 22:03 被阅读0次

池上二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⑶,偷采白莲回⑷。

不解藏踪迹⑸,浮萍一道开⑹

词句注释

⑴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对棋:相对下棋。

⑵下子:放下棋子。

⑶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艇:船。

⑷白莲:白色的莲花。

⑸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⑹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白话译文

其一

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其二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创作背景:

据《白居易诗集校注》,这首诗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组诗。

文学赏析

第一首诗写山僧对弈,也是自己心态的一种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他们又在竹阴下下棋,那种不染一丝尘埃般的清净,令作者神往。“山僧对棋坐”,起码有两个和尚;“时闻下子声”,有人在旁边听,那么至少是三个人了。这首诗人物全都隐藏不露,所以虽有三人活动,也觉得清幽无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时闻下子声”更如天籁音乐,烘托了真正的宁静。

第二首诗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整首诗如同大白话,富有韵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大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将所叙事物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饱含着诗人自己的情感。同样的,他的诗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绝》就是这样一组描写一种平凡生活的小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两个小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

《池上》(小学必背48)

相关文章

  • 《池上》(小学必背48)

    池上二绝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其一 山僧对棋坐⑴,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⑵。 其二 小娃撑小艇...

  • 思维导图背古诗《池上》

    池上(唐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篇之22,持续更新)

  • 吃着早餐品诗词:小娃撑小艇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今天分享的这首诗是小学二年级必背古诗,《语文...

  • 整理完小学必背古诗75首

    今天,抽空为小丫头手绘了小学必背古诗75首的思维导图。 几年前为大丫头手抄了小学必背古诗75首。 附:小学必背75...

  • 《春雪》(小学必背25)

    作者:韩愈 朝代:唐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3惊4见草芽。 白雪却嫌5春色晚,故6穿庭树作飞花。 诗词注释 1...

  • 《风》(小学必背29)

    作者:李峤 朝代:唐 解落三秋叶⑴,能开二月花⑵。 过江千尺浪⑶,入竹万竿斜⑷。 词句注释 ⑴解:知道,懂得。三...

  • 《春晓》(小学必背28)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春眠不觉晓⑴,处处闻啼鸟⑵。 夜来风雨声⑶,花落知多少⑷。 词句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

  • 《咏柳》(小学必背30)

    作者:贺知章 朝代:唐 碧玉1妆2成一树3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4。 不知细叶谁裁5出, 二月春风似6剪刀。 诗词...

  • 《清明》(小学必背42)

    清明⑴ 作者:杜牧 朝代:唐 清明时节雨纷纷⑵,路上行人欲断魂⑶。 借问酒家何处有⑷?牧童遥指杏花村⑸。 词句...

  • 《塞下曲》(小学必背43)

    塞下曲①·月黑②雁飞高 作者:卢纶 朝代:唐 月黑雁飞高, 单于③夜遁④逃。 欲将轻骑⑥逐⑦, 大雪满⑧弓刀 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池上》(小学必背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dh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