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
讀《易》有言

讀《易》有言

作者: 李茂英 | 来源:发表于2019-11-30 22:05 被阅读0次

——李茂英

寫此篇前,就陰陽之現代解釋,專門查了下百度,作如下說: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具有三个特点:统一、对立和互化。

記得以前也提出過類似之觀點,若是用“哲學”一詞來詮釋陰陽之概念,便已是作了最大之限定,因為陰陽之概念是先於哲學而生的,如此,又怎得相提而並論的。自己如是想,應該用我們的文化來作解的,讀《易經·擊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似乎比什麼古代哲學一說更有親近感,雖是來自上古的語言,如今我們讀了,便如同長輩於耳邊說的話無異,到得現如今,大家更願信得哲學之解釋,而對於我們一貫之文化傳統,似乎不願信。我們身體若是失血過多,需要輸血,但要輸血型匹配之血液,如果輸進去是血型不匹配之血液,久而久之,豈會有健康之體的。畢竟哲學一詞是西洋文化而生之概念,雖如今我們強行移植於自己之體內,時間久了,出問題是遲早的事。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篇第三》有“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璋,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其中也提得一個“陽氣”,我認為其是好字眼,我們的傳統文化就如我們之“天與日”,“所”一旦失去了,“壽”豈有“璋”之理的。若是陰陽之道不明,傳統文化難有彰顯之日。就身體而言,有說“人活一口氣”,此“氣”字不明, 陰陽之概念難曉。《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說“陽化氣,陰成形”,亦即氣為陽所化生而來的,而“人活一口氣”之“氣”便是陽所化生而來了,所以,“陽”即“氣”,“氣”即“陽”。當然,此“氣”並非我們看到之口鼻呼吸之氣,我們的文化有說“先天”、“後天”,口鼻呼吸之氣是為後天之氣,先天這一氣即是我們身體之陽,所以,我們说人死了,亦說“陽壽”盡了的話,便是此意。連同道家脩道亦要脩得“重陽”之體,但可曉得這便是妄念無異,所以《易經·無妄》之卦辭“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其心有“眚”,往而無利,便是道盡了此中要害。

所以,如上面百度所說陰陽之特點:統一、對立、互化,尤其一“對立”,便把陰陽之義全部喪失了,故,我們的文化有其所生之物,要習慣用我們的文化來作解的,別的文化再好,時間久了,也會發生變異的。

相关文章

  • 讀《易》有言

    ——李茂英 寫此篇前,就陰陽之現代解釋,專門查了下百度,作如下說:阴阳是一个简朴而博大的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哲理自身...

  • 誦讀養心——讀通札記(1105)

    讀柏楊白話本《卷102》,感:1、誦讀養心。通覽歷史,俯瞰古今,人生易老天難老,誦讀悅己最養心。主席更言:活到老,...

  • 【十佳读本】

    那些 你 已讀 沒讀 易讀 難讀 怕讀 樂讀 想讀 應讀 速讀 細讀 的書 其實 都是好書 -

  • 讀書悅己——讀通札記(732)

    讀《讀通鑑論》之獻帝篇,感:1、讀書悅己。人言:購書容易,讀書難!再言:古之讀書為己,今之讀書為人!竊以為是,且言...

  • 跑馬冬泳——讀通札記(629)

    讀柏楊白話本《卷六十二》,感:1、跑馬冬泳。人言:生不易,活不易,生活下來,更不易!再言:成人世界,何易之有?更言...

  • 讀史之美——讀通札記(731)

    讀《讀通鑑論》之獻帝篇,感:1、讀史之美。唐太宗言: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培根言:讀史,可以使人明智!竊以為是,...

  • 踏實幹事——讀通札記(717)

    讀中華點校本《卷七十一》,感:1、踏實幹事。《易經》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曾國藩言:人生適意,不可多得;當盡...

  • 讀史有疑——讀通札記(561)

    讀中華點校本《卷五十四》,感:1、讀史有疑。人言: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再言: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更言:橫看...

  • 讀書有若——讀通札記(562)

    讀中華點校本《卷五十四》,感:1、讀書有若。人言: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再言:寧可居無竹,不可不讀書!試...

  • 藏書不讀——讀通札記(927)

    讀文白對照本《卷九十》,感:1、藏書不讀。人言:購書容易,讀書難;再言:書,非借不能讀也!竊以為是。購書容易,讀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讀《易》有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ea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