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天是你十九岁的生日,爸妈在大洋这边遥祝千里之外的你“生日快乐!”。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自从你十六岁独自一人背上行囊去美国求学,四年了,你的生日,爸妈,还有其他亲朋都没能在你身边。四年了,爸妈和你有的更多的是“聚少离多”,即使这是一种以“爱”为目的的分离,妈妈还是难以接受,从一开始的伤心、失落、迷茫、惆怅,到现在的慢慢趋于理性、平和、宁静、爱心如水。
16岁生日
美高第一年,你的生日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度过,因为时差的原因,你十六岁的生日跨越了北京时间和美国纽约时间,你在微信里幽默地宽慰爸妈,“今年的生日,我过了两次。”看到你的这个微信留言,妈妈顿时失控,眼里泪水磅礴。
自打你出生,十六年了,那是你第一次没有亲人陪伴的生日。更让爸妈自责的是,许是因为你第一次独自一人出那么远的门,爸妈心里已经塞满了焦虑不安,手足无措,根本想不起你的生日这回事,临出发那天我们都忘了给你提前过个生日。
上海浦东机场,航站楼的大厅椅子上,我们面对面地坐着,周边有很多同来送子女出国的爸妈,大家的表情似乎都有些凝固,我似乎听到了有女儿和妈妈的哭泣声,然后是大哭,没有谁会以诧异的眼神去看待她们的失控。此刻,也许周边很多的“他们”都只是压抑了即将奔溃的情感,也许大家都还是很难说“再见”,毕竟这一别离,下次再见,短则半载,长则一年。你和我们就这样坐着,谁都没说话,静默着,空气似乎有些凝固。出发的那一天,你给我们仨建了个“family”微信群,那是你第一次如此主动地把我们仨“绑定”在一起。也许十六岁地你已经懂得,以后我们仨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相拥相抱的方式互相安慰和鼓励,更多的只能是这个微信“family”里的问候、遥祝和相守。此刻,我希望时间就此凝固。我的眼睛不敢和你的对视,虽然已经无数次地告诉我自己,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忍住,一定不能让你看见妈妈掉眼泪,可泪水还是不自觉地在眼里打转,模糊了视线。
时间是最无情、却又是最讲原则的东西,你再怎么不想着往前走,它最终还是催促着我们,儿子赴美的航班即将起飞。看着你和我们故作潇洒的挥手说再见,看着你进入安检通道的背影没入人群,确信你已看不清我们,我的眼泪终于止不住地,放肆地往下流。我分明看到爸爸的眼眶也红了。那一晚,我和你爸哪也没去,就在和你之前坐过的大厅座位上坐了一宿,因为那里还留有你的体温、空气里还有你的气息,那里是我们最近感知、碰触过你的地方,我们还舍不得走。
之前你除了小学里的“学军”,中学的“学农”,高中的“军训”,连正式的住校生活都没有体验过,没有独立生活过,第一次远行就在千里之外的“大洋彼岸”,爸妈又怎么舍得和放心!一晚上爸妈不知道看了多少回微信,忐忑、担心、焦虑……第二天回到杭州,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魂不守舍,等看到微信里你的信息,“爸妈,住家哥哥已经接上我了。”心里才算安定了些。
那年是你和爸妈的第一次真正长时间的分离。
之后,我们的再次相遇是在一年之后的暑假。爸妈去上海的浦东机场接你回杭。
17岁生日
第二年,你的生日在刚抵美国的昏睡中度过,航班半夜抵达,你在倒时差中度过自己十七岁的生日。
之后,我们的再次相遇是在一年之后的暑假。因为妹妹刚出生没多久,爸爸去上海的浦东机场接你回杭。
18岁生日
第三年,你新的住家爸妈和弟弟妹妹在一家墨西哥餐厅为你庆祝了十八岁的生日。
之后,我们的再次相遇是在四个月之后的圣诞,然后再是第二年的暑假。你已经习惯了美国-杭州之间的往返,妹妹还小,爸爸还是坚持去机场接送你。
19岁生日
今年,你十九岁啦,申请去了虽不是梦校,但主学的计算机专业还是比较强的“公立常春藤”之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崭新的开始。
八月初,你出发去新的大学报到,你的生日,爸妈再次没能在你身边,但我们的心一直在。
今天你在我们家的“family”微信群里告知爸妈,你新的大学同学们给了你一个大大的surprise,帮你过了个难忘的生日。照片里,阳光帅气的你手捧蛋糕,一脸的笑容和自信。爸妈的心里满是欣喜。
都说,出国留学,见人见世界。增的学识,交的朋友,长的见识,看的风景。
出国留学的路很艰辛,虽然,别人有多羡慕,你就有多孤独;虽然,爸妈身边的日子有多滋润,一个人在外的生活就有多心酸,你还是下定了决心要出去“看世界”。
虽然,不知道父母对孩子的爱该是怎样,但也许,爸妈适时的放手,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独处、去探索自我、去结识新的朋友。你的世界、你的未来可以更宽阔。
也许,世界上真的有一种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们)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爱纠结却不自私,这种爱朴实却不肤浅,这种爱不舍却全心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