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
总是在想写点什么出来的时候,往往觉得脑子一片空白,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就会遗憾自己读书太少,同时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多看。
一直以来是有读书的习惯,算是在坚持,也不能算是在坚持。这里,我得要检讨一下自己了。长大了却不如小孩子时对书的那份痴爱。
妈妈跟我说,小时候去别人家不碰吃的不拿玩具,所有的心思全都是在别人家的书本上。人家怕我小孩子的撕坏了书,妈妈从手里夺出去的那刻便开始哭。
所有的人都不会懂我这个小孩子对书本的喜爱,虽然根本看不懂,只是在手里把玩,看看其中的插图,或是偶有碰到一个认识的字,心里都是无限的欣喜。
想到这竟然幻想着,若我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神童。是不是就可以用我超高的智商说服大人,让他们乖乖的把书本交到我的手上。那样的话,凭借那份热情到现在肚子里怕是有了很多的墨水了吧。
等到长大一些,到了该读书写字的年龄。是可以认识很多的字,也可以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了,可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学校学的知识和每天都有的家庭作业。
学校里的那种课程我不是全部喜欢的。比如数学,读书这么多年数学一直都是我过不去的坎,一个个的公式绕来绕去的像是山路十八弯,越绕越糊涂。我不是个聪明人,一直觉得数学学的好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人。
语文是比较喜欢的课程,小时候喜欢看故事,书里很多的课文都是故事。新书一发到手就开始翻,得翻上好多遍。
初中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了杂志,还有一些小说。乱七八糟的书看了很多,但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唯一的好处就是一直坚持了读书这件事。
从高一开始,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觉悟。可能也是书的作用吧。慢慢的开始了有选择性的读书,也没有人指导,也不懂那些书好,就跟自己说只读出版了的书。虽然后来知道即使是出版了的书也有好赖之分,但是当时就是认定了,只要是能出版的书肯定会比那些不能出版的书要好。
那一年,十六岁吧。还是小小的年纪,但实际上过的浑浑噩噩的。之前就说过,我不是聪明的小孩。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于是乎就在那个普通的学校里的最差的班级里自甘堕落。也不喜欢学习,每天去学校好像是在完成任务。
最后还是书拯救了我,是我从小就爱不释手的书本。我已经不记得让我醒悟的原因是什么,或许是让我看过了从没见过的风景,又或者是告诉我女孩子有些书卷气更好看。总之,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有一些的改变。
于是,我开始读书,各种各样的,只要是自己能看进去的。我现在选择书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从来不因为这本书现在很火就逼自己去看,从来不会。
我觉得书是分年龄的和人,有的时候现在的年龄段并不适合读这个,或者这个人这个年龄不适合读这个书。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是一样的,总之我是有这样的。
之前高中毕业的暑假有想读过《杀死一只知更鸟》看了不到一章就看不下去了,那些文字对于当时的我难以接受和理解,于是我放弃了它。再次翻开的时候已经是大三的时候,这一次直接看完了全本书。然后就是给朋友安利,直接的感受就是写的太棒了,真的太棒了。止不住的感叹经典就是经典,果然有能成为经典的理由。
还有类似的时候是大二的时候第一次在图书馆借了三毛的书。那时候不懂按着作品的先后顺序读更好,首先就拿了中间的作品读,便感受不来那份前后的变化和三毛的好。等到大三的时候在看三毛,并且按着顺序读的时候,我最常说的就是我太爱三毛了。我真的太喜欢太喜欢她了。想着把她的作品都看完了,但是第一遍还没完就开始想要在读第二遍了。
之前喜欢林徽因,喜欢她不仅漂亮还那么优秀,以及有那么优秀的男子爱慕她,甚至可以为了她终身不娶。后来喜欢上了三毛,我太喜欢她对待生活的那种态度了。一直觉得,她来到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镀了金。看了一些她的书之后觉得自己也受到了一些影响,甚是幸运。
身处于这个时代,身边的诱惑太多。很多时候并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捧一本书就可以过一个下午。纸质书也看的越来越少,网络太方便了。但个人还是喜欢看纸质书的,手指触摸的那一种感觉是电子书无法带来的。
长到这么大,阅读虽没有海量但也好在一直坚持着。一直觉得读过的这些文字带来了好多的益处,看不见但深入骨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