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诗阅读笔记(第四辑)

古诗阅读笔记(第四辑)

作者: 沈园幽径 | 来源:发表于2021-04-04 02:23 被阅读0次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一

    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议]

            此诗咏叹常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二

    瑶池

    唐代: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小议]

       《穆天子传》载: 周穆王西游至昆仑山,遇西王母,宴穆王于瑶池。临 别,西王母作歌: “将(望)子毋死,尚能复来。”穆王亦作歌回答,约定 三年后重来。又载穆王南游,遇大风雪,百姓受冻,曾作《黄竹之歌》 以哀 民。并传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3万里。晚唐有好几个皇帝迷信神仙之道,服食丹药,妄求长生,以至服金丹中毒死去。本篇糅合上述传说加以生发,虚构出神仙西王母等候穆王重来而不见的场景,以讽刺皇帝求仙之虚妄。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三

    寄令狐郎中

    唐代: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小议]

            不了解一些诗句和典故,还真的不能全面读懂这首诗。

          “嵩云秦树”是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名句:“谓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云、树既是指分居两地的朋友各自所见之景,又是彼此思念之情的寄托。

            “双鲤迢迢一纸书”是说令狐从远方寄书问候作者。双鲤,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加。”借用司马相如曾为梁孝王宾客的典故,自比司马相如,并叙述目前的境况,对令孤的来书作答。梁园是梁孝王的宫苑,此喻指楚幕。司马相如晚年“尝称病闲居,既病免,家居茂陵”。而李商隐与令孤郎中之间,也很像司马相如和梁孝王的关系。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四

    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议]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五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议]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此诗构思奇巧,情景交融,用典恰当,寓意含蓄,语言凝炼,诗评家沈德潜盛赞此诗为“绝唱”,确实是名不虚传。

    [拓展]

    此诗“笼”字用的好。

    先写眼见所景,然后叙事,再发议论,这是在用欣赏一幅山水画的认知经验去写一首诗。

    十几年前,我曾用杜牧这个手法写过一首《西江月》。

    [西江月]

    今阅国画,故仿古意,填此词以记之。

            雾重风寒星小,一船晨梦铺江。山青不见待朝阳,唤醒千层细浪。

            昨日月圆花好,今夕怨落画舫。又听人唱《桂枝香》,疑是金陵城上。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 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六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唐代: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小议]

            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七

    遣怀

    唐代: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小议]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论绝句时说:“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杜牧这首绝句,可谓深得其中奥妙。这首七绝用追忆的方法入手,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三、四两句固然是“遣怀”的本意,但首句“落魄江湖载酒行”却是所遣之怀的原因。前人评论此诗完全着眼于作者“繁华梦醒,忏悔艳游”,是不全面的。诗人的“扬州梦”生活,是与他政治上不得志有关。因此这首诗除忏悔之意外,大有前尘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五十八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议]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离别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这首诗可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小诗一小议]一百五十九

    后宫词

    唐代: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小议]

            这是代宫人所作的怨词。首句写夜来不寐,梦想君王临幸;二句写忽闻前殿歌声,君王来幸无望;三句写红颜犹在,君恩已断之苦;四句写再幻想君王可能来幸,于是斜倚熏笼,坐待至天明,终成泡影。全诗语言明快自然,感情真挚而多层次,细腻地刻划了失宠宫女千回百转的心理状态。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小议]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一

    马嵬坡

    唐代: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小议]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二

    赠内人

    唐代: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小议]

         这是一首造意深曲、耐人寻味的宫怨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色。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三

    金陵图

    唐代:韦庄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小议]

       比韦庄略早些时的诗人高蟾写过一首《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很显然韦庄是读过高蟾这首《金陵晚望》的。将高蟾的《金陵晚望》和本篇作一比较,颇耐人寻味。一个感叹“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个反驳说,现在不是画出来了么!其实,二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忧,在艺术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拓展阅读]

    [金陵晚望]

    唐代: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四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小议]

            这首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这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五

    瑶瑟怨

    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小议]

            这首写女子别离之怨的诗很特别,全篇除了“梦不成”三字点出人物以外,全是景物描写。整首诗就象是几个衔接很巧妙的写景镜头。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并不是女主人公的具体心理活动、思想感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组合,渲染一种和主人公相思别离之怨和谐统一的氛围、情调。冰簟、银床、秋夜、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笼罩在月光下的玉楼,这一切组成了一幅清丽而含有哀伤情调的画图。整个画面的色调和谐地统一在轻柔朦胧的月色之中。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六

    征人怨

    唐代: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小议]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七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小议]

            有的评论家说此诗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是反映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对此,我是真的不敢苟同。单纯从诗句中看,哪一点能看出来是宫女了?难道银烛、画屏、轻罗、小扇就一定是皇宫所有吗?牵强附会到政治上去,也难免太可笑。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八

    金谷园

    唐代: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小议]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六十九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议]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外戚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这是一首借古讽今诗。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代: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小议]

            这是一首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前两句渲染典型新婚洞房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拓展阅读]

            朱庆馀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一

    秋词•其一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议]

            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二

    寒食夜

    唐代: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小议]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三

    闺怨

    唐代: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小议]

            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四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小议]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五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小议]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议]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七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小议]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八

    观书有感•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议]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拓展阅读]

    观书有感•其二

    宋代: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七十九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议]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议]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一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小议]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最恰当评语。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二

    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小议]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是就肯定方面而言的,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三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小议]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苏轼曾提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在这首题画诗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四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议]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五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议]

         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六

    沈园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小议]

       《沈园二首》乃陆游触景生情之作,此时距沈园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缱绻之情丝毫未减,反而随着岁月之增而加深。本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笔墨之间。

    [拓展阅读]

    [沈园二首•其二]

    宋代:陆游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七

    梅花绝句二首•其一

    宋代: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小议]

            此诗前两句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八

    牧童诗

    宋代: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小议]

            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该《牧童诗》与《红楼梦》之“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有异曲同工之妙。

    [拓展阅读]

            我五言诗写的多,满意的也多,而七言诗写的少,自我感觉还可以的也就一首而已。

    [空叹阳关遗址]

    阳关不在月明中,空有黄沙飞向东。

    此处千年谁战死,一怀惆怅对西风。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八十九

    鄂州南楼书事

    宋代: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小议]

            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夜登楼眺望的情景。此诗最妙的是后两句,本来只有清风送爽,可是因为皎洁的月光那么柔和、恬静,所以诗人觉得清风带着月光,月光也就像清风,它们融合在一起送来了凉爽和舒适。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

    客中初夏

    宋代: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小议]

            诗言志。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此诗语言浅白,色彩明丽清新,犹如摄影师抓拍的一个镜头,"当户转分明"、"清和雨乍晴",作者调动我们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一

    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小议]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诗的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要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拓展阅读]

    [劝学诗]

    宋代: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今日歌]

    明代:文嘉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明日歌]

    明代: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朝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二

    叠题乌江亭

    宋代: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小议]

            这首诗是从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这首诗议论精警,独具只眼。

    [拓展阅读]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

    唐代: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三

    己亥杂诗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小议]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四

    约客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小议]

            这首诗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恰似两部鼓吹,喧聒盈耳。后两句写户内的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这与前文构成鲜明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更深地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拓展阅读]

            赵师秀是南宋诗歌四灵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南宋中叶,浙江永嘉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他们诗风一致,每个人的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故时人称为“永嘉四灵”。从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四灵派”的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矫江西之失”。江西诗派的末流,专在书本上找材料,大掉书袋,殆同书抄,以借鉴代替创造,以因袭拼凑代替推陈出新。二是不满理学家的诗论和诗作。南宋由于理学盛行,出现了押韵的“语录”、“讲义”式的“道学诗”,缺乏诗意和形象。四灵派在理论上主张不恃典故,不发议论,强调抒发自己的个人感受,企图另辟蹊径。他们把唐人贾岛、姚合作为学习的榜样,追求贾、姚那种“野逸清瘦”的风格。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新凉]

    宋代: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自君之出矣]

    宋代:徐照

    自君之出矣,懒妆眉黛浓。

    愁心如屋漏,点点不移踪。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五

    竹枝词二首•其一

    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小议]

            用谐音双关语来表达思想感情,是我国从古代到现代民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用这种方法来表达青年男女的爱情,更为贴切自然,既含蓄,又明朗。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六

    唐代: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小议]

         小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贡献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诗的“动物故事”,然而,最后一句反问,却让人们陷入社会的深思和长考之中。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七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小议]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拓展阅读]

    去年写过一首《腊梅》。

    [腊梅]

    腊梅花开春未生,腊梅香尽春色成。

    此身老去深山里,沦为尘泥听风声。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八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议]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一诗一小议]之一百九十九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小议]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一诗一小议]之二百

    赠李白

    唐代: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小议]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诗阅读笔记(第四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mk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