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练习笑,终于变成了不会哭的人。
——题记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哭就是怂、窝囊、软弱的表现。尤其是男孩子,遇到事情哭泣,轻则被骂,重则挨一巴掌。
小时候我妈经常跟我说:哭什么哭,憋回去。我就真的能憋回去。长大了更不能哭,因为别人告诉我说:哭也解决不了问题。
我就有点疑惑了,哭这个生理机制既然这么没用,人这种进化了成千上万代的高级动物,怎么还没把它进化没呢?
哭,百度定义“是人类生理情绪的一种表达或表露,亦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度娘没有对哭泣有任何的褒贬。
哭是一种生理机能正常的表现。新生儿都是呱呱落地,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哪个是仰天大笑的,要是有的话估计要吓坏接生护士。能哭,证明TA心肺功能正常。
哭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婴儿饿了、渴了、不舒服了。父母、监护人或者是医生听到哭声时便对其作出适当的处理。
哭是进行情感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研究发现,眼泪可以发送自我保护的信号。它会模糊人们的视线,防止自己对别人做出攻击性行为。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脆弱,让对方降低戒心和敌意,不会随便做出伤害行为。
“哭泣有益健康”,第一位提出这种理论的,是美国生物化学家佛瑞。他的实验报告显示:人因悲伤而流出的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眼泪化学成分不同,情绪化的眼泪中含有很多人体在压力下释放出的物质,比如,止痛剂、内啡素、各种荷尔蒙(其中之一就是肾上腺素)等。他的结论是,情绪低潮会使身体产生毒素,而哭泣可以将它们排出体外。
看起来人是需要时不时哭一哭的,那么为什么男孩或者男人不能哭呢?
是男性比女性更坚强吗?还是男性比女性更能忍耐内心或者身体的伤痛?或者是男性调节情绪的生理机制比女性更胜一筹?至少没有相关的数据可以表明。
男孩不哭是一种社会完美主义作用。社会完美主义者会将自己和他们认为自己在生活中应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责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这个社会或者是别人对自己的期待,当做了自己对自己的期待。社会要求男人要坚强,不能哭。于是自己也要坚强,不能哭。
男孩不哭是父母“内在孩童”的映射。很多人虽然长大了,却因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被允许的情绪或被伤害的经验,在内心里还存留着一个脆弱、受伤、需要被关心的童稚小孩,这就是“内在孩童”。在儿时成长的经验中,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导致的情绪、感受和态度,会被带到成年后的生活中。儿时被呵斥制止的哭泣,在看到自己孩子哭泣时被刺激和呼唤出来,孩子负面情绪的爆发,会触及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因为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发泄,制止孩子的情绪表达。
情绪无好坏,接纳才能释放。否定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的暗示是:妈妈不喜欢我害怕(愤怒、悲伤),害怕(愤怒、悲伤)是不好的行为,我不应该害怕(愤怒、悲伤),否则妈妈就不爱我了。为了取悦父母,孩子在想哭泣时和害怕时就会压抑自己,假面具戴久了,孩子的心理就会逐渐扭曲。
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掌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的情绪体验都是成长的机会。孩子的情绪属于他自己的管理范畴,大人不应该为此负责,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表达就觉得自己很失败。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接纳TA的情绪,教导情绪正确的表达,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内在,变得通情达理,从容不迫。
哭泣,使人发泄痛苦,获得平静。沮丧、悲伤、精神和肉体的疼痛、高兴、紧张、焦虑和激动等情绪都是可以通过眼泪来传递的感觉。如果适时哭泣,将会减缓压力,而如果强忍眼泪,则可能对身体和精神造成伤害。
哭泣,是自我治愈的过程。哭泣是愈合感情创伤的必要过程。陪伴哭泣的孩子,TA会感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支持和关心。一旦通过哭泣排除了烦恼,就又可以精神焕发地面对生活。解决所面对的困境,并从受到的伤害中得以恢复。
平静的倾听。拥抱和爱抚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在哭的时候,是什么都听不到的。你的责怪也只能增加TA的伤害,孩子哭够之后,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会急切地想知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你只需点到为止。
不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出评价。这一点很难做到,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观察孩子自愈后增长的心灵力量。孩子在成人的帮助下,痛快地哭过之后感到轻松和被爱=。为了清除某种情感创伤,孩子可能需要多次倾听,需要你付出更多的时间。但你可以看出,孩子在最初表现出的软弱无能的状态会随着每一次倾听获得明显的改进。这些就是对你的倾听的报答。情绪经常被接纳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一般比较平和、与父母的关系也比较亲近。而经常被阻止宣泄情绪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压抑的,有什么话也不会对父母开口,亲子关系也往往不是那么的亲密。
能哭,是痊愈的开始。当你家的男孩子再哭泣的时候,请不要否定和制止,好好地听一听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