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教授写过八次危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中国经济,从教科书里没有的去看,用中国自己的话语去看待中国经济,不再用西方经济学或者西方政客,西方的思维意识来看待中国经济,而是用朴素的马克思唯物主义来看待,无关乎法,只关乎信,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不谈论对错,只是一个问题的多个角度。
美国看待我们中国,就如同我们看待现在的印度。美国认为按照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速,迟早中国会超越美国,变为世界第一强国。而我们认为按照印度现在的经济增速,迟早印度会超越我们。但是印度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它的种族制度,虽然被废除了,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社会上没有根本废除,还需要时间。还有它的大量的贫民窟等等。
我们呢?自身也有很多问题。温教授认为过早过快的现代化,不一定是好现象或者好结果。比如朝鲜在70年代,在苏联的扶持下已经进入现代化,用的拖拉机收割稻谷,等现代化设备收割粮食,但是八十年代,苏联对它的扶持没有了,而且不再供应汽油了,那么这些现代化装备就都成了废铁,已经习惯了机械化的人民还会去自己动手收割粮食吗?城市里的人还会一人拿一个镰刀去地里收割稻谷吗?而且稻谷的损失率高的能达到35%,因为割了放到水田里,都是泥土,损失掉了。如果是自己家土地,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会损失掉35%吗?好比现在不让你在城市里生活,让你去农村种地,你会去吗?我不会,我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种地的辛苦已经刻在骨子里了,即使是机械化自动化我也不想再种地了,种地确实很辛苦。
再比如,手机没有电了,而且还无法充电,你会不会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我想我肯定会,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手机了。现在手机电脑普及的这么快,同事们都说,如果小时候和现在一样,天天玩手机看电脑,肯定考不上大学,我想现在的电子产品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吧,而且小孩子微信,小游戏都玩的特别好,周围基本比比皆是,如何控制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也应该在教育的考虑范围内。
温教授讲的第二个方面则是比较有趣的一个循环,一个经济圈的量化宽松循环。美元霸权是因为彻底的军事霸权,用军队进行制裁。美国大量印刷美元,一百美元的成本只有四美分,你不要还不行,简直是赤裸裸的抢钱。因为国际经济结算用美元结算,最根本的是石油用美元结算。你把货物卖给美国后,拿到了美元,但是你的美元怎么花掉呢?美国把债券包装成资产,你手里的美元只能买他的债券,就相当于买了他的资产。这就是强买强卖,你还没有办法,美国玩的是金融资本。中国属于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就是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出口成品。按照温教授所讲,美国量化宽松后,对原材料国家而言,原材料涨价了,中国进口陈本就高了。出口成品呢?还有美国欧洲跟你竞争,因为人家玩的是金融资本,美元基本属于凭空制造出来的,所以人家有资本优势,可以零利率贷款出来,而中国资本呢?在银行里需要四至五个百分点才能贷出来,那么很明显,你就没有竞争力,因为你的资本代价太高。所以,国内制造业的日子不好过,竞争不过人家,还得降价卖,但是进口资源的成本还高,两头压,怎么办呢?我想假货多,是不是和这个也有关系,因为这样才能有利润。发达国家现在普遍进入了金融资本时代,而中国还是属于典型的工业大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当然,我们国家最好的就是国内大投资,政府各个国企部门对偏远地区的扶持,所谓的大基建。造路,修桥,挖隧道,架电线,通电,等等一系列造福百姓的大好事,私企部门会干吗?不会的,因为投资和收入不成比例。只有国有企业会,国家一声令下,当仁不让,亏损也得干。比如国家电网给偏远地区通电,保持市价和农村价一样,农村价亏损百分之五十,在偏远的山区更是亏损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当然国企有自己的弊病,但是这种事情只有国企才会做。再比如在贵州修了各种各样的高速大桥,缩短了以往的距离,使深山的人民更容易出来,资源更容易外输,方便了当地老百姓。
温铁军教授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研究三农问题很多年了,我觉得他是一位比较踏实干实事的好老师,一位真正的学术人才,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解读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