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在“做”什么?
今天有一个很特殊的经历,因为平时主要教的学生都算是基础比较好,能够顺利备战雅思并取得较高分数的孩子,今天的一个高二的新学生自从上周初次见面做了一个简单的口语测试之后,布置了一部分听力和阅读以及背诵重点词汇的作业,今天来上了第一次的一对一课程。
课程一开始,我说把之前要求背诵的单词先听写一下,大约15个单词,只写对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我便有些不自在了。
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在“做”什么?追问了是否有在家自己预习之后,我便对这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产生了质疑。拿出了一篇难度相对较小的文章让他先把不懂的词汇圈起来再快速阅读之后陈述文章的大致思路和主题,他看了两遍之后也是一种语无伦次的状态,本来就上了一天课,状态非常疲惫的我就很焦躁了。
但是观察了孩子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可能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复带着他阅读单词的时候并不能在读了很多遍之后记住并诵读,对于一个高二的学生这是比较不应该发生的情况。 除此之外,在阅读文章和做听力题目的时候,对于一些基本词汇的熟知度也存在一些问题。综上所述,我觉得这个学生可能在表达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上较同龄人相差了一些。 于是,我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始了一些思考。
我们在做“教育”过程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应该如何因材施教并且了解他们的不同学习特点,做到学习效率最大化? 今天我觉得自己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的很好,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细细反思这件事情,在我看来觉得“教育者”的本质应该是发现每块璞玉的美而不是把璞玉都打造成一样的精品成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