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去试一试,你怎么知道你不行呢?
认知世界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在舒适区中,我们往往觉察不到任何压力,并且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忽视环境的变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温水煮青蛙的实验相信大家都了然。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学习区”内做事,人才会进步。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能开拓思维和视野,激发潜力。
如果现在的你在恐慌区,那么首要就是要建立自信,克服恐惧和忧虑,
更加通俗地讲,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舒适区里,不管干什么都不会让大脑产生厌烦等不良情绪,比如你从小到大都在玩一个消消乐游戏,玩这个游戏让你快乐。快乐真的是会让一个人进步的更快。
同样的,把这个道理带入学习也是这样,学习使我快乐为什么会成为一句这么有魅力的话呢,原因就在于它让学习从学习区转移到了你的舒适区里,你不厌烦它,你会感受到它的魅力,它自然会回报给你以成果,这个可以是成绩优秀自信,可以是老师父母长辈的夸奖带给你的成就感,也可以是别人的羡慕目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用担心这样不好,我这么优秀还不是希望你可以关注我,还不是希望会的别人的赞扬。
身处于社会体制之中,行事就都要有规矩,你表现出了价值,做出贡献,展示自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这本来就是人们不断争取的内在动力,一成不变的死水只会带来死寂。
一个人因为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等因素其舒适区有大有小。我认为吧,舒适区这个东西因人而异,就像你总不可能逼我一个文科生,天天看物理化学高数卷子还能开心的起来吧,等你如果把卷子换作一本作文选集,散文集之类的我倒是还能看的津津有味,别问,问就是我是文科生,问就是看不懂图。个人舒适区总归会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拓展一下自己的舒适区,会让自己时刻处在进一步的状态,不过要记住,对待自己的舒适区,要保持一个强扭的瓜不甜,硬拽的红杏更是会断掉的念头,顺其自然这样才会让人慢慢接受舒适区以外的东西。
要想学会让自己扩大自己的舒适区,将学习区纳入其中。我觉得循序渐进是很好的办法,拿我自己举个例,我每天给自己写作练习的时间是1个小时,这一个小时里,我会拼尽一切的讲述自己的思考历程,并将其记录下来,抱着抗拒情绪的话我会很辛苦,人类的极限是一小时1千个字,所以啊,我不当人了,哦不,我的意思是我要接着冲口牙,我在这过程里按时自己,我是带着快乐情绪来进行创作的,我要做的只是阐述自己的想法,再加以修正,一篇文章就出来了。
第二,还是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我直接定下过,背下14000个单词的大计划,结果就是我恨不得把当初的自己拍在地上,只背下了1000个就顶不住了,虽然是自己的原因,但还是发现老老实实一步一步走更适合自己,我朋友那就是真的厉害了,硬是背完20000个,去考专四专八十拿九稳了,我也在攻克这个剩下的单词,进步缓慢,但也不是没有进步,在背单词时,我把它融入生活的每一刻,走着拿出掌中宝,坐车拿出来,刷牙拿出来,吃饭拿出来,我的舒适区与背单词渐渐和睦相处,我就背得下去了。
我们回到写作上面,要一味的输出是不可能的,知识不够,阅历来凑,阅历不够就只能靠阅读才能这样维持自己的生活。
在这一方面,我就不告诉大家什么专业书籍了,我个人呢会有选择的阅读我喜欢的书籍,这是我的舒适区内部,我很快乐,一个小时的码字又是让我感觉为难,在我舒适区外,两者一结合,成了,我可以开心的码字,我只是在传达我在舒适区的感受,我并不在舒适区外,但我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的提高,写作不外乎多读,多写,多改,希望这样的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