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萧红在四年以前,我爬在桌子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写着作业,电台主播用哑哑的嗓子讲诉民国人物,听到萧红时 ,我手中的笔停了下来。
萧红,原名张廼莹,死于1942年月一日。这个连与世界的最后一句话都是"我还有半部红楼要写"的的女子 ,一点点的在我眼前浮现出来, 手中的笔遏制不住的颤抖,抖的很厉害,很厉害。反复听了几遍,自己很没出息的哭了。
满纸萧瑟,满篇的悲凉。人生啊,如果落到这种境界,也只能堕入回忆中去了。
后来又去读了她的书,见了她的呼兰河 ,遇到了她的爷爷,还有那满天的彩霞。
可萧红的散文,却满本书充斥着贫穷,饥饿 不堪。 就如引读中的那句话:这套散文丛书最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关乎素质的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察历史洪流,社会巨变的大的风景。 其实文人笔墨最大的价值是可以时代给缩写下了。 萧红所处的年代,动荡,百姓贫苦,整日为生活奔走。所以萧红的散文充斥着贫穷饥饿奔波。或许是这样时代大背景,才能孕育出这样一个文学洛神吧!
我将于碧水蓝天永处,半生竟遭人冷落,身先死,不甘不甘,留的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后来那段广播我听了不下十遍,可每次都是边听边哭 。
她曾对冰心说:我将有一天重新完完整整站在上海。 我将用一生去追溯你的步伐,去替你回到上海,去写完那半部红楼,去替你看看你儿时的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