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近日,微博大V,著名民间房产专家“北京大土豆”发博称:我觉得网上很多人对在北京年收入100万好像有一些误解,这个收入,不客气的说,在北京就是一个刚刚脱贫的水平。
此言一出,登时震惊了整个网络。要知道这年头,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等相关话题简直就是公众的火药桶,随便丢下个火星子都能点爆。随之而来的轰动和争议自然不少。
当然,博主并非一时兴起,雷语的背后还是有数据支撑的。
他算了一笔账:100万,扣完税拿到手里76万,扣除房贷,养车费用,孩子的教育费用,吃喝拉撒,一年1-2次的平民全家游。。。。。。此外,还要考虑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未来的支出。。。。。。
“这群人,看着光鲜,其实每一天都如履薄冰。”
这句话似乎点中了许多城市中产光鲜外表下焦虑的内心,因而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虽然网上大部分人对此持批判态度,但也有人表示赞同。
有人说:家庭年入税前100万,在一线就是很普通的水平好吧。什么95%的人达不到都是废话。等你自己到了那个水平再来理解博主说的焦虑。
有人说:我能理解,就像我跟别人说完我税前50万,其实扣完税35左右,每月房贷一万,跟我老婆出国旅游一趟,至少花个2万,再买个包包手表,简直想都不敢想。养车,油费,物业费,吃喝还有应酬上的开销,我还想换个房子,所以我真的觉得他这么说我能理解…真不是装X。
还有人说:严重同意!说的就是我这样的。本人82年,通讯行业,身边同龄的很多都是这个数。大家都很焦虑。不敢辞职也不敢轻易换工作。上升空间遇到瓶颈。
- 02 -
大家看到某些中产人士哭穷,都会觉得很好笑。
一个人到底穷不穷,其实是有客观依据的。
2016年,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宣布目前中国的贫困线设在人均年收入约3000元。即使是全国经济水平数一数二的北京,据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只是57230元。
也就是说,北京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年入10万元是平均水平。
如果年入百万在北京只能算刚刚脱贫,那么绝大部分北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都是挣扎在饥饿边缘了。
稍有生活常识的人很容易想到,如果一个家庭(先还不算个人)年收入达到百万,就足以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房、车、子女教育都有很大的选择面和主动权。
那位博主“北京大土豆”似乎也是其中一员。
本来过着优渥生活的优质精英却跑到网上叫穷,是博眼球还是真心焦虑?
恐怕还是后者居多。
我小时候就听到过一种说法:越有钱的人越是装穷。
这句俗语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有钱人怕别人惦记着他的财富,怕被人占便宜,所以也会装作没钱。
另一方面,人有钱了以后,消费水准也跟着上去了,处处要提升生活品质,能不花钱吗?
我身边的同事,经常是买了新房后,一边乐乐呵呵地忙装修,一边在大家面前哀叹穷得揭不开锅了。
身边人给出建议:装修能省就省吧,比如卫浴,就别买那啥牌子了,一样的东西比别家贵出老多!同事说:不行,那个马桶,5千多块的就是比2千多的坐得舒服。
其实这位同事忘了,他以前租房的时候,还坐过几百块一个的马桶。
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舒适与精致是永无止境的。
这种明明自己拿着让别人羡慕的薪水,却觉得还有很多东西买不起,钱越来越不够用的人在各个阶层都有。
于是我慢慢理解了"越有钱越哭穷"并不是矫情,而是没有处理好财富增长与欲望增长之间的关系。
- 03 -
对于城市中产来说,手头上刚刚有点钱,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换车,换学区房,送孩子接受精英教育等一系列消耗战之中。
就好比买车,10万左右的车只能刚刚满足出行代步的需求,到了20万这一级,车的安全性、操控性不断提升,各种智能配置也开始逐渐丰富起来。再到50万的水平,其舒适度和行驶品质,还有品牌所带来的尊贵感是低价位车无法比拟的。
问题是,借庄子的话说,车价无涯而收入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其他方面亦是如此,如今大城市的孩子都要上兴趣班。如果哪位家长立志让孩子成为大师,势必从小就要拜入名门,学费自然比普通兴趣班高出一大截。
如何量入而出,平稳收入与欲望,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由此说来,哭穷的人并不是真穷,而是真的焦虑。
真正的精英阶层,从来不会为衣食住行学医的开支而忧虑,不管年入百万还是千万,职业性收入,也就是薪水,只是他们的众多财源之一。
而现在一些中产,没有精英的命,却得了精英的病,方方面面都追求顶级的标准,到头来能不焦虑吗?
当然,每个人都有哭的自由。
尤其稍微高级一点的富豪圈里,年入百万者真的连当门童的资格都没有,所以那些人关起门来哭一哭真的人畜无害。不过到微博这种大众媒体上高调宣扬“百万脱贫”,不但不会收获同情,反而会引起公愤。
不错,一旦晒起账单,中产们扣除房贷、车贷、重疾险,还要为培养牛娃支付高额学费,最后算下来确实所剩无几。可说来说去,有一线城市吃香的喝辣的,有房有车保险,每年还能出国旅游,然后就说其实刚脱贫。这就跟皇帝说以后鱼翅不要吃,换吃鲍鱼与民同甘共苦一样可笑了。
- 04 -
遍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哭穷的行列,其中还不乏老板、高管、高官这等社会公认的成功人士。
这些哭穷的人,大多从事社会上备受羡慕的职业,有话语权,有哭穷的渠道和方式,他们此起彼伏地哭穷喊穷,成为一道壮丽的社会景观!
其实中产和精英哭穷,是欲望所致,是比较对象所致,如果连公职人员也哭穷,那就是信仰的问题了。
事实上,年入百万会焦虑,但年入10万有10万的活法,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不也在平凡而快乐地生活着吗?
即使是拼命追求阶层跨越,也不可能一步实现从平民到精英,无论财富的积累还是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然而在中国,真正没有脱贫的人是无法哭穷的。
到我们生活的城市周边去看看,有些人家真的是惊人的贫困,更不要说那些被承认是老、少、边、穷的地方。
这些人都在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哭穷。即使哭了也不会被人听到,因为,他们没时间上网,也写不出吸睛的爆文,更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除非为了生存,干出与众不同的事,才得以让媒体关注,让社会有良知的人热血沸腾一阵子。
还有,我们的人均GDP不到欧、美、日等发达地方人均1/18,想也能想到城市中的的那些富人是多少人的人均GDP垒成了他们那样的奢侈排场?
当一些人节衣缩食,工资仅仅能维持温饱,连房奴的资格都没有的时候而另一些人却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开着豪车,房产空置,购买奢侈品一掷千金。而且还不满足,还要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哭穷,还想分更多的蛋糕。
这一切势必加剧贫富差距,再多的GDP增长,再多的物质财富积累,也难以让他们满足和产生幸福感。
哭穷哭到了网上,不管动机如何,只会在公众中掀起巨大的负能量。
得瑟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贻笑大方。
而对于广大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千万不要没有中产的收入,却像中产们一般焦虑,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择业和婚姻。
年轻人别把不会生活、过得不开心这口锅,全都甩给没钱。钱当然能买来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的幸福都需要用钱买。比赚钱更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而控制欲望最好的方法,是在不需要花多少钱就能享受到的快乐中找寻满足感和成就感。
有多少钱,就过与之相匹配的生活,任何一个阶层,都应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