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常常感慨,父母含辛茹苦供养读书很多年,最终打工的收入远不如路边卖烧饼的。估计八零后上过大学的同龄人多有同感,由此很多人质疑读书的用处,包括身边亲戚都拿我们当例子,争论子女读书无用,早早出去谋生才是正道。
读书到底为了什么?都是凡夫俗子,没有振兴中华造福人类的宏图大志。单纯就学识而言,读书就是我吸取营养,丰富自我,拓宽眼界,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就如同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总是需要些日子的。
宋朝有人讲,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有些人认为读书无用,无外乎是把读书与功利挂钩。
有些父母早早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渗透到孩子身上,那就是花钱读书总是要求得回报的。就如养猪还有肉卖呢,种粮还有粮食可收呢,可是供养孩子读书呢,到头来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有人算过一笔账,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到大学,培养一个孩子受教育花费五十到一百五十万元,如果读硕士,博士,甚至出国留学,可能花费的更多。这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可现状是什么呢?许多人花了这么多钱去读书,毕业后却只能拿着区区两三千元的薪资,若不是从事一些特别技术类的行业,恐怕十年也赚不回读书投入的钱。
所以赞成读书无用论的人不在少数,更有人主动放弃大学入学通知书带着积蓄投身商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些观点。
2,
媒体经常报道,很多企业家功成名就却并没有接受过更多学校里的教育,同样很多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却过着清苦的生活。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产生敬畏与热爱,当然这是精神层面的。通过受教育,我们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变得文明。让我们积极思考,努力进步,追求更美更好生活,尽力摆脱低俗野蛮。
就拿读别人的传记来说吧,就能让我们体验到另一种人生,让我们获得比个人直接经验以外更多的的东西。
读书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与乐趣。如果要赋予功利,只能是学以致用,运用知识,思维,行动去创造经济价值。
3,
读书和不读书到底有什么区别?如果不用读书也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十年寒窗岂不是浪费?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还得弄明白两件事:
第一,你希望读书给你带来什么?
第二,你是怎么运用你的所学?
我与另一伴都是本科毕业,我们常常自嘲,兄弟姐妹当中,就我俩儿读书最多可混的最怂。我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因为相互的默契和内心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读书让我们有更好的学习力,保持了对新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也让自己更有力量。我们一直坚信财富是早晚的事,而在追逐的这条路上,谁又能否定读书无用呢?毕竟正在因为上学学到的知识和毕业之后的坚持阅读,在悄无声东西的给我们财务状况带来改变。
要知道,知识不会直接转变为财富,只有潜移默化运用于行动,提供大家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带来财富。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在不断的自我升华中,物质层面的东西也在点点滴滴的发生质的改变。
书怎么读?是否有用?请父母都不要阻碍孩子获得体验人生乐趣的机会。钱怎么挣?如何谋生?读书都不会是妨碍,相反只会成为坚强的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