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懂游戏,理解儿童,改变教育观。
在树立起了正确的儿童观,发觉游戏的重要意义之后,我们要求教师能够从观察游戏出发,进一步地思考和分析儿童的游戏,努力发现游戏背后的学习,分析游戏行为背后的儿童发展。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观察分析,我们在整个县域层面广泛开展了有关观察解读游戏的教师培训,创设了一套观察与反思的培训系统:每周五下午三点,全县统一开展各园的园本大教研;将全县老师分为核心骨干教师、园长、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新教师等五个层次,进行游戏观察培训和开展案例式教研,让大家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解读游戏中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教师关注儿童在开放的环境和材料中如何进行游戏,尝试去分析儿童的游戏。同步开展家长培训,使家长发现游戏中的学习,明白游戏是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
我县幼儿教师的学历背景非常普通,有的虽然接受过理论培训,不缺科学理念,但缺的是对理念的透彻领悟和具体实施。对这样的教师该如何培训?如何提高他们观察、解读儿童的专业素质?这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巨大挑战。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必然是在不断解决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下,逐步内化理论认识的过程。于是,我们就通过组织教师边实践边撰写游戏观察案例,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案例剖析、分享等研训活动。
首先,通过视频回放、照片展示、文字叙述等形式,向老师们展示游戏案例;然后,请老师们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看到了什么,分析幼儿的这些行为表现了什么,包括想象、探究、体验、合作交往、认知水平、最近发展区等。在游戏解析的专业研训活动中,大家发现,以前教师花大力气教的内容在游戏中都有体现:游戏中,同伴协商与合作、解决问题、创新玩法、自我保护、运动,自主与自律、专注与坚韧、冒险、爱等学习品质,以及整理和自理方面的良好习惯等等,都自然形成。这些基于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在孩子的身上都被充分地实现着。“真游戏”阶段的第二步让我们的老师和园长们树立了“游戏即学习”的信念!这个信念的建立,让我们开始走上了真正理解儿童的康庄大道,明白了班级老师才是幼儿一日课程的真正领导者和建设者。于是,我们就开始改革一日生活的组织方式,由班级老师根据幼儿活动节律实行弹性安排,在一日生活中开始渗透游戏精神。
老师们还发现,为了达到某些教育目标而辛苦备课、制作各种教具变得毫无意义,孩子们在游戏中就已经自然习得很多经验和知识,如果再去开展集体教学,势必会产生很多问题。所以,很多园长开始主动反思传统集体教学的有效性,引发了第三步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