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我们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皆有不同,对爱的处理方式亦有不同。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我们的爱,将在孩子身上发生怎样的作用。
性格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决定了每个人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同。爱也是有质量高低之分的,虽然同样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我却也痛心的看到很多父母以爱之名,用低质量的爱,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
并不是所有的爱,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低质量的爱,是打着爱的名义的伤害。这种爱,让孩子无法拒绝,更将孩子推上道德的审判台,同时,也将孩子推到了父母的对立面。
在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介绍了提高爱的质量的详细办法。她在书中强调,决定父母爱的质量高低的,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惑,甚至是“麻烦”。如何对待孩子带给我们的困扰,如何做到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家长怎样以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的爱的形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用方法。
1、痛苦与忍耐,“打针有些疼”。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打各种预防针。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打预防针都是一场噩梦。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害怕的事,家长要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呢?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孩子都是天才的观察者,他能从你的表情中,读到恐惧,然后运用想象力,觉得这是一件极吓人的大事。
二是对于为什么这么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进行简单说明。比如告诉他们打针可以治病、可以预防疾病等,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说。
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不要夸大也不能过分缩小。不能说打针一点也不疼,会更加触发孩子下一次的抵触情绪。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其实孩子的忍耐力是惊人的,只要不吓到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看似困难的事,但同时也要注意给他们退路。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这些方式只能解决一时问题,并不能真正环节孩子的紧张,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总之,在恐惧和困难面前,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就无法面对痛苦,要给予孩子做为个体的尊重与信任。就像我们都听过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河水的深浅,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即使孩子小,家长也不可以剥夺孩子自己体验和发现的权利。
2、孩子不是玩具,不要捉弄孩子。
捉弄孩子,是一些大人乐此不疲的游戏,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害怕,从而取笑孩子。一些人认为这很有趣,也认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过去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些行为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它对孩子而言毫无乐趣,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不被尊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更严重的是,不当的捉弄孩子,还会造成孩子品德方面的缺陷,孩子会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习惯。
3、让孩子学会善良和豁达,“给小板凳揉揉疼”。
对孩子而言,影响最深的品质,也是最容易让孩子获得幸福的品质,就是善良和豁达。其实,这两种品质是需要从小进行培养的。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不小心摔倒时,拍打绊倒孩子的桌子、板凳,口里说着:“都怪它,害我们宝宝摔倒了”。表面上看是为孩子出了气,其实,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甚至复仇的行为。交给孩子不痛快就责怪别人,交给孩子不宽容和报复。要让孩子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情,要互相体谅。孩子摔倒了,哭过之后再给小板凳揉揉疼,让孩子不仅仅考虑自己,也学会考虑别人甚至物品的感受。有了这份“同理心”,便是在孩子的心中植下了善良、豁达、宽容的种子。一个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的处世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也将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
4、做会“造梦”的父母,为孩子制造惊喜。
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的成长如果没有快乐,那么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充满梦幻和想象力的天才头脑,我们要让孩子拥有做过天使的经历。
就像在圣诞节,为孩子制造惊喜,一些家长可能不以为然,然而这却是为孩子插上童话的翅膀的极好机会。因为懵懂,才能更加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个美丽的、梦幻的精彩世界,这是孩子童年的专属礼物。让孩子的的成长里拥有不一样的美好记忆,这种快乐是滋养孩子拥有幸福心境和幸福能力的秘密武器。
简而言之,高质量的爱,其本质是尊重。把孩子置于与大人平等的地位,去理解、去沟通,才能够打开孩子的心门。才能够把父母的爱,作为孩子成长的养料,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孩子。
爱孩子,初心相似,效果不同,关键看你爱对了吗?
后续将为您分享《别让爱成为伤害,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下篇)》,进一步助您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高质量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