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农
杨凌农科城的“知本家”    ——记武兴战和他的杨凌华辕生物技

杨凌农科城的“知本家”    ——记武兴战和他的杨凌华辕生物技

作者: 滋水灞桥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06:15 被阅读9次

杨凌农科城的“知本家”

——记武兴战和他的杨凌华辕生物技术有限司

本刊记者 李社良

在我国唯一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华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规模不算太大,但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专利数量和纳米抗旱农化植保、纳米食疗养生保健制品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却蜚声海内外……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农化、植保及食疗养生等方面的国家专利12项,其中1项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3项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我国首个植物保暖肥”、“我国首个纳米蜂胶”、“生物活性农残降解剂”在杨凌华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后,因其高科技的含量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和国际频道等国内200多家主流媒体、网站以及向国外华侨聚集区发行的《华声报》的竞相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杨凌华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采取规范化运作、智能化协作、务实化操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实施“专利成果零利润转让模式”,以“强化渗透法”进行知本运营,先后扶持内蒙、新疆、山东、山西、重庆、陕西等地的8家弱势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30多亿元。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农业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家部委、省市领导均视察了该公司的高科技系列产品,中央、省、市电视台分别对公司的发展做了专题报道,新华网陕西频道在第十二届农高会期间还专门邀请公司总经理武兴战作客新华网,并实时向全球直播。

从成立到现在只有5年的时间,杨凌华辕公司为什么能在高科技领域得以长足发展?科技创新的速度为什么如此之快?日前,记者带着种种疑惑采访了被外界和同行称为“农科城知本家”的杨凌华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兴战。

痴迷农业科技研发二十载

武兴战与农业科技结缘始于20年前。1985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武兴战在供销系统工作时,单位从东北进购回一批当时最先进的新产品“多元素混合肥料”。那时候,农民上地只认碳氨和磷肥,而对“复合肥”这个新生事物留有后怕,不敢使用。为了打消群众的疑虑,武兴战就以土洋结合的办法进行大田试验,测试出适合当地土质结构的使用量,从而打开了复合肥的销量。也就从那时起,武兴战开始对混合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购回大量土壤、化肥、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进行钻研。

1991年,武兴战在阎良区农业综合开发办任职时,根据医生给病人输液的原理,用尿素配成水给毛白杨“打吊针”,结果打过“吊针”的毛白杨比一般的高出2米多。武兴战的“钻”劲被传开后,1993年上级领导又把他调到区水电科技开发中心任负责人。在这里,武兴战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腐肥”研究。刚开始,他只是在花盆里栽种小麦、玉米、大豆、蒜苗进行试验观摩。经过多次小范围试验后,他在关山镇承包了30亩地作为“腐肥”试验基地。

1999年夏季,“腐肥”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他不顾40度的高温,足迹遍及甘肃正宁、延安黄陵以及杨凌农科院、澄城县、大荔县、耀县等10多个县区的数十个乡镇,遍访农技部门和农户、实地考察平原与半平原地区、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土质结构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由于长时间在闷热的汽车里往返,武兴战的身上起了痱子,屁股上捂出了水泡,但每当看到“腐肥”发挥出的奇效时,他的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10月,武兴战研制的“腐植酸多元素肥料”在第六届中国杨凌农博会上,被评为“后稷金像奖”,同年12月又被国家计委列为2000年科技项目,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从此,武兴战投身农业科技研发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十几个农业高科技发明专利相继在他的苦苦拼搏中诞生,仅“液膜果袋技术” 在第九届中国杨凌农高会上以1400万元成功拍卖。

推广转化创造效益三十亿

在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武兴战深深地体会道:与巨人为伍,自己才有可能成为巨人。为了加快农业高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搭建更加宽广的推广平台,2001年他移师杨凌示范区,成立了杨凌华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从此武兴战的事业如鱼得水、突飞猛进。短短几年间,公司已拥有1所农技校、2个研究所、2个分公司、3个基地,成为集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纳米生物制品的研发、中草药的加工种植、新型农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技术咨询等多学科、全方位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研发的专利产品“纳米生物肥系列”、“高活性抗旱营养系列”环境友好型产品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已发挥出了抗旱、抗寒、营养的神奇效果。正因为如此,华辕公司先后获得“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孵化企业”、“优秀科技型企业”、“标准化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武兴战也被授予“陕西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称号。  党和政府的肯定,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更加激发了华辕公司积极投身于为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外向型旱作农业实现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热情。

几年来,华辕公司在与省内外有关单位的合作中,以专利技术零利润转让、放水养鱼的模式进行知本运作,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目前,华辕公司已在新疆、内蒙、重庆及陕西境内建立已列入国家级示范序列的示范基地1.5万亩、建设中试生产线6条,扶持中小企业8家。陕西大荔县的黄河化工厂和山西省永济近代化学制剂厂运用华辕公司的专利技术和企业品牌后,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企业很快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产品供不应求,效益连年大增。重庆市万州利宝公司利用华辕公司的专利技术将榨汁后的柑桔渣加工成腐肥 ,不仅变废为宝增加了收入,也改善了环境。陕西志丹县永丰肥业有限公司在第十二届农高会上与华辕公司达成协议,采用华辕公司的专利技术进行产品更新,在第十三届农高会上,永丰肥业有限公司的产品一炮打响,荣获后稷金像奖。

辟蹊径再写华辕新篇章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武兴战深知,一个知本型科技创新企业要立于市场的潮头,不但要靠知本运作获得活力,更要通过科技进步取得强大的发展后劲,通过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和拳头产品开辟更新、更广阔的市场,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为此,华辕公司以自己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的“纳米级生物活性蛋白”技术工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的专家教授一道,研制出了纳米型系列天然药膳食疗养生制品。其中“九久红阳纳米蜂胶灵胶囊”刚一问世,就被新华社、中国医药网、中国食品药品网、中国保健协会网以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陕西日报》等80多家媒体报道,西安电视台还把“九久红阳纳米蜂胶灵胶囊”作为“彝人制造” 西安歌友会的指定赠送礼品。

2006年1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朝闻天下”栏目对该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生物活性农残降解剂”报道后,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听着武兴战总经理如数家珍般的介绍,翻阅着华辕公司的档案资料,记者被他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所感动。记者深深体会到:因为敢拼,武兴战在与命运的搏斗中赢得了希望和出路;因为爱拼,他的科技成果才层出不穷;因为会拼,他的人生价值才一次次得到了升华。

华辕走过的路,只是事业的开头。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武兴战又开始勾画着华辕新的发展蓝图,续写着华辕新的篇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凌农科城的“知本家”    ——记武兴战和他的杨凌华辕生物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yy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