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选材新变化。料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取材古文,教材课外读本中有原文。与全国Ⅱ卷、全国Ⅲ相比,算得上是一个“冷门”。考前的大量新材料作文训练,万万没想到材料取自古代。这一命题代表了一个风向标:高考作文,材料开始有脱离新时代的倾向,选材更宽泛,作文关键能力考察更加合理。
二、题目开放性。对于管仲和鲍叔,如何评价?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两人观点倾向不一,意味着考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三人任选一人,自立观点,言之有理,皆可。
三、任务情境化。尽管题目选材于“古”,但情境内容立足于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实际,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写一篇发言稿,谈感触最深的一位。实际上是写一篇读后感,然后以发言稿的形式展现出来。情境化任务驱动意图明显,保持了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型形式,能够防宿构和套作。
四、主题含蓄性。对材料的分析:鲍叔忠诚为主,举能让贤;齐桓公不计前嫌,选贤任能;管仲感知遇之恩,经国济世,辅弼君王成大业。一个善荐人,一个善用人,一个善做人,人才完美组合。个人认为最好的立意是从“人才”角度出发,谈人才对于时代、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大方向是不变的。这道题目从古文化传统中取材,引导学生由历史回归现实,中国梦实现,人才是根本。考生要思考的重点是“成人成才,报效祖国”。命题从具体历史故事切入,涵盖学生个体修为与高远家国情怀。
当然,作文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立意,如知人善用,人才的重视与选用等。
考生要注意审题,“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一个“最”字,意味着行文有选择,有偏重,不能对三人平均用墨。要着重谈最有感触的哪一个,把观点和理由讲清楚。当然不能就事论事,不能在故纸堆里做文章,由历史到现实,联系发言人身份和社会时代实际,讲一讲读后感,是作文构思的一个“升华”内容。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抢鲜速递:2020高考作文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