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必知: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必知: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作者: 事成周勇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21:58 被阅读0次
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 “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地分阶位,是因地能生万物,因地能生诸功德,登地的菩萨就快要成佛了。

1.欢喜地∶初地的菩萨,断除了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不再有执着恐怖、颠倒、梦想。不忧虑生活,不惧怕死亡,不怨人毁谤。进入初地的菩萨,等于生到诸佛如来的家中去了。助人为本,以布施为乐,能绍隆佛种,能弘法度生,因为分证了佛陀的法身,相应了菩提,欢喜踊跃,所以叫欢喜地。

2.离垢地∶二地的菩萨,自己修行十善,也劝人勤修十善,不再误犯微细的戒律,远离垢染,获得三业清净,能够广行慈悲,饶益有情,所以叫离垢地。

3.发光地∶三地的菩萨,勤求佛法,受持佛法,能忍一切外境,不再动心,精修定学,得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定,不再为贪嗔愚痴暗蔽,圣格升华,像光明一样,驱散了一切暗冥,所以叫做发光地。

4.焰慧地∶四地的菩萨,精进修习三十七道品,除了我执、法执,见解上没有愚痴,思想上也无谬误,不生爱染,不起嗔怒,智慧的光像火焰一样炽盛,照亮了佛道,所以叫做焰慧地。

5.难胜地∶五地的菩萨,不但修满了禅定,而且更证悟真实的谛理,离诸戏论,证悟空有不二,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是极难到达的阶位,所以叫做难胜地。

6.现前地∶六地的菩萨,圆满了般若智慧,经常安住在灭尽定中,不起有漏心识分别,照见缘起性空,彻悟诸法自性,可说真实的佛法已现前,所以称现前地。

7.远行地∶七地的菩萨,安住在灭尽定中,出定入定,随念自由,不用功而能行诸佛法,度众生而有无限方便,远大的目标,即将到达,所以叫做远行地。

8.不动地∶八地的菩萨,功德任运增进,愿恼不再现行,不为名利所动和境风所诱,只有大愿度生,所以叫做不动地。

9.善慧地∶九地的菩萨,无相无功用行,自证的固然无功用行,为他说法,也不待功用,以自然而然的清净法力,守护佛法宝藏,以纯善的智慧开示众生,所以叫做善慧地。

10.法云地∶十地的菩萨,是真正的法王子了。所谓补处菩萨,就要成佛了。有大慈悲,大神通,那福德智慧的云朵,严密护身,可以发为电光,震大雷音,降大法雨,伏诸魔外,终成佛道。

菩萨从最初发心经历十地,到此完成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在往后修行下去就等着入诸佛位了,其实说是简单,可佛菩萨的修行都是在靠着生命和定力直修的、没有任何捷径提供,所以人要是没有足够的定力去持证修行也是徒劳无功,人有色心与贪心光这两个心魔充斥着身体又叫凡夫俗子如何修行,只能靠缘既是随缘。

所以我们想要修行的人不光要了解十地更得了解自我的根本有没有与它的缘,也要修身洁行。

《十地菩萨赞》作者——周勇先生

相关文章

  • 《必知: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 “地”,能生万物,树木花草依地而生,一切有情依地也才能存在。菩萨以...

  • 【佛学常识】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佛学常识】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更多禅悟 文殊智慧讲堂 前天 菩萨是真正的大菩萨,大菩萨为什么要称做十地呢? “...

  • 超级群主必知的三角框架

    做为超级群主,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所以,一定要搞清楚群主必知的三角框架。 是哪三点必知的框架呢? 1、物...

  • 【缘悟】《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是哪十地? 十地菩萨分别是: 初地欢喜地 二地离垢地 ...

  • 百人百练第四天

    读传习录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

  • 优秀参考文章--性能优化

    Android 性能优化必知必会Android 性能优化必知必会

  • 爱一个人真的好难

    此刻的你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既然已经失去了爱别人的资格,哪又为何非要勉强自己背着沉重的身躯去给别人“爱”呢...

  • 谁知因果

    凡人知果,菩萨知因。 我们是凡人,只能看到眼前的果。菩萨在哪里?告诉我们为什么? 为什么?是我们每一个人经常的疑惑...

  • “心”字妙解

    “心”呢,我们讲:有佛心、菩萨心、天心、人心、牛心、马心、狗心,是不是无量心啊?泥巴心,瓦块心、树木花草心,没有哪...

  • 仁必知经,智必知权?

    此言出自柳宗元所作《断刑论》 原文表达的反义,原文如下: 果以为仁必知经,智必知权,是又未尽于经权之道也。 就是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必知:十地菩萨是哪十地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gn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