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广东省
三马路,老汕尾的印记——写在三马路改造之前

三马路,老汕尾的印记——写在三马路改造之前

作者: 回忆是一片森林 | 来源:发表于2020-08-14 21:59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晚饭后散步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公告栏,方知三马路又要进行改造了。

喜与忧,感与叹,俱上心头。

三马路,老汕尾人的情怀与记忆。一如上下九之于广州,中山路之于青岛。

自明清时,三马路便是商贾往来的繁华地段。民国时期的骑楼建筑,更是融合了中西文化,成了老汕尾的特色印记之一。

可能你还不知道,这里曾飘荡着汕尾美食的味道。海珍酒楼、大街冰室、成香蒸饭等,都曾在这里开店经营。

据说,三马路曾分为糖街、布街、米街三个路段,所有的衣、食、住、行,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现在说起三马路,你可能说得出的:这是一条售卖衣服的街道。

若是春节前等旺季,人流尚可。倘若是寻常时候,晚上9:00后,便已有一大半商铺关门了。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百年商埠”,能否找回原来的骄傲?

驻足新的改造宣传栏前,源于“舟楫云屯  商旅雨集”的灵感而设计的雕塑方场,保护“老汕尾”  老建筑的街道设计理念,让人找回了对三马路未来的期待。

于是,我徒步而行,希望留下几张改造前的照片,留给自己,也留给一段记忆。

三马路的骑楼一楼,是一条充满人情味的风雨走廊。

为街坊和过往行人,挡住了风雨烈日。

想想以前,几位老街坊闲时聚集于此,摆一方桌椅,擂一砵咸茶,说不完柴米油盐,道不尽人情世故。

走在三马路,依然能从所剩不多的、没有改变外墙模样的几间房子,看到了独特的骑楼建筑文化。

窗楣、墙面、阳台、雕饰等,说不出是否同一国家的风格,但各具美态,丝毫没有类同的感觉。

若是对外国建筑文化有研究的朋友,自然能从中看出更多的内蕴,听到更多的语言。

随着楼龄增加,楼房的主人为了安全与生活,进行翻修,无可厚非。

而对于骑楼,却是苍老与无奈。

谁是谁非,不想深思。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称铊是老百姓。

就像原本在各个入口都设置的圆石,被人为移至一旁已久,小汽车也能轻松出入。

庆幸的是,石板铺砌的路面,损坏的并不多。

文化与生活,设计与管理,保护与便利,沟通与工程。

谁说得清楚,谁是谁非呢?

今日雨晴,已有工人开始更换街面的花草。

不知道是否暗示着,改造已着手推进。

我很期望,一条文化印记鲜明汕尾老街,在不久的将来,展示出自己的魅力与生气。

我也期望那时,街中有一间安静的书屋。

我踱步而来,点上一碗咸茶,挑选一本好书,就这样,懒懒地徜徉在,这古老的时光里。

相关文章

  • 三马路,老汕尾的印记——写在三马路改造之前

    前几天晚饭后散步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公告栏,方知三马路又要进行改造了。 喜与忧,感与叹,俱上心头。 三马路,老...

  • 马路三杀手

    昨天下午目睹了一起车祸:一辆面包车和一辆小摩托车相撞,面包车问题不大,可怜小摩托车被撞的七零八落,车上一男一女摔得...

  • 蓝花楹(一)

    阳春三月,新学期开学了。 校门外的马路进行绿化改造,马路旁移植来了一排高大挺拔的蓝花楹树,大概有二十来棵吧,每棵树...

  • 三人过马路

    三人过马路 在一个小小的路口,没有设红绿灯,因此也就没有斑马线,这时有三个人要过马路。 ...

  • 写在印记之前

    很久没有写东西了,没有影像的记录,甚至连转载的图文也少了,除了日益频繁的在微信上浏览信息量极大的朋友圈,渐渐地疏离...

  • 追寻记忆(二)—灌汤包

    我们所在的城市在建设之初采用数字给街道命名,为大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和四马路,四马路之后再没有数字了,我...

  • 马路

    马路的这头 眉眼带笑的忧愁 马路的那头 轻轻叹息的沉重 独步行走于马路上 浅浅淡淡的忧伤 忙忙碌碌的马路上 悠闲自...

  • 马路

    车子像人民一样趋之若鹜 盲人在大街上撒开脚步 交警的哨子嘟嘟嘟 一群人凑齐了又过马路。

  • 马路

    夜晚总归是陌生的 饮酒与聊天 妒嫉公路的漫长 同爱人倾诉周遭 都未能感同身受 马路沿车水马龙

  • 马路

    作者:储依凌 马路的这头 相思的哀愁 马路的那头 说好的厮守 徒步行走在这 安静寂寥的马路 灯光抚过脸颊 穿透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马路,老汕尾的印记——写在三马路改造之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gn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