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时间应分配得精细,使每年、每月、每日和每小时都有它特殊的任务。印度科学家雷曼也说过,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点时间,即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能重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成就。游手好闲惯了,就是有聪明才智,也不会有所作为。不要小看这点滴时间,只要坚持不懈,就会集腋成裘,事半功倍。苏联科学家柳比歇夫坚持一生精确计算时间的支配和工作效率,一年一大结,一月一中结,一天一小结。正是由于他如此注意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才为自然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无数事实都已证明,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将对人的一生有着无因为它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天有什么别的文章或别的事。
还有一些人的犹豫,是因为眼前要做的事中有选择的余地,有大小之分、主次之分、难易之分。犹豫一番之后,大、主、难的事便被往后排了,待到做完小、次、易的事之后,又去选择一些小、次、易的事和大、主、难的事相比较,犹豫一番之后,照例去做前者。如此者五六番,大事、主要的事、难事面前始终站着个犹豫,排不上被完成的号。另有少数人,犹豫是由于存在想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的心理: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就要无瑕无疵,尽善尽美,让谁都得给自己叫好。并以为万一出了漏洞便不得了,自己给自己施加障碍,制造紧张气氛,以至于由于想不出万全之策,而将该做的工作一直撂在犹豫后面。极少数人把“谨慎”与“优柔寡断”用等号连接起来,以为谨慎就得犹豫。这就使真理多走了一小步,成了谬误。对于懒所导致的犹豫,不妨挑自己喜欢做的事,抓过来先干着,干完一件,再找一件喜欢的事,从一大堆事里往外挑最喜欢的,容易使心理轻松愉快。最终剩两件事时,仍有一件是比较喜欢的,最后只剩了一件,负担轻了,做起来就容易了。
对于两件事不知做哪件好所导致的犹豫,立即采取一种较快的选择方式,不妨用扔币(正面朝上则先做哪件事),用倒尺(将格尺立起,尺倒向哪边,则先做哪件事)等简单、迅速的方法来确定,这样很容易便把犹豫推到了一边。
对于畏难导致的犹豫,则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话来激励自己,然后数3个数,数完一二三,不管多难,立即开干。这样时间长了,真的便养成了事专找难的干的性格。对于害怕失败产生的犹豫,则想:“先干,遇到困难再说。搞坏了再重新干。”“车到山前必有路,车先走,没路了再找。”
推开犹豫的方法应该不少于100 种,每名同学犹豫的原因不同,但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有了这种病要早治,要千方百计地治。只要立足治,大家都会摆脱由于犹豫阻碍自己发展而产生的苦恼,都能够变成坚决果断、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