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西厢记》

作者: 三流之路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14:10 被阅读33次
西厢记

昨晚在长安大戏院听了两个半小时的北昆版《西厢记》。

第一次接触西厢是高中语文的一篇节选,因对古典诗词文学的喜爱,觉得意犹未尽,可惜小地方找不到全本来看。第二次接触是大一还在军训期,周末去书店买了一本《西厢记》,后陆续读完,终是了却一桩心事。第三次大概是三年前的元旦,在国家大剧院听了一出北昆的折子戏。第四次便是这次,虽非全本,但大体故事都有了。

历事深,机械亦深。所以而今看故事和高中时的心境有所不同。现在看来这就像童话故事,故事有太多的漏洞,太多的套路。恰巧有匪,穷书生又恰巧认识带兵的将军,官家千金与书生见一次就死心塌地了,夫人又搞个不靠谱的承诺,不过咱们过去主流文化里本就不讲什么逻辑,总体来说是个俗套的才子佳人故事。

说起套路,知《玉簪记》有一出很有名的《琴挑》,这里有一出也能叫琴挑了,不知这套路的鼻祖是不是司马相如,文人和古琴,大概在古时也是一种外在技艺想表达高雅内涵的装逼利器。还有就是甜言蜜语死缠烂打,生米做熟饭。还有就是书生最后一定要中状元,当了官跨了阶层才能赢取白富美,《牡丹亭》不也是这套路。

当然艺术能成艺术,因为它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看人家搭的讪都够意趣有境界,这说明也是要找意趣相合之人,琴挑也要对方能听懂,吟诗也要对方和得来,玩猜谜也要碰到行家,否则对牛弹琴便没了感觉。朱淑真就是一个例子,相比之下,李清照还算幸运。

说佳人多情,才子薄幸,圆满结局一般都是故事里的,过去发觉真正的古人流传的所谓爱情故事,了解真相往往失望,至今也只有读《秋灯锁记》时,对那里男女主角的生活和情感心生向往,情投意合,无有背叛。

总体来说,小姐痴情也矫情,书生有种讨喜的傻气,红娘可爱,聪慧,乃最出彩的角色,从现场反应也能看出,对文化影响最大的也是红娘了,世人也许不知何为崔莺莺,何为张拱,但谁都知道“红娘”这个词。

看古人事,过去事,喜欢猜想游戏,若用阴谋论的眼光来看,说不定孙飞虎也是张生朋友,自导自演了一出戏,即彰显了智慧,又彰显了人脉;也许红娘看上了张生,所以才费尽心力撮合二人,以期陪嫁过去再逆袭上位,只是形象相差太大,过于违和,编不下去了。当然这本就是一个假的故事。插一句这初版作者元稹是个人渣贱货,齐名的“元白”,互相吹捧,互相欣赏,这白亦是人渣贱货,古时的文人士大夫呵,多是此类货色,难怪有些架空小说对这类舞文弄墨的文人不待见的很。

回到昆曲本身,尤喜旦角小碎步,真正的“She Walks in Beauty”。表演是美的,偶尔去听听也是享受的,故事里的人是幸福的,故事结局是美好的,主题在最后是升华了的,是真善美是积极向上是美好的。

相关文章

  • 听《西厢记》

    昨晚在长安大戏院听了两个半小时的北昆版《西厢记》。 第一次接触西厢是高中语文的一篇节选,因对古典诗词文学的喜爱,觉...

  • 读金批西厢,不亦快哉(三)

    《西厢记》情节跌宕起伏,先有“惊艳”,继而有“借厢”;先有“寺警”,继而有“赖婚”;先有“听琴”,继而有...

  • 国学经典系列之四大名剧

    《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简称《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

  • 评《西厢记》大鼓词

    我喜欢听京东大鼓,在大鼓群里听一位姐姐唱《西厢记》,听着好听,就要了鼓词来看看。看着看着,气乐了。 都说西厢景致好...

  • 手绘.西厢记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

  • 明代画家仇英(款)西厢记图册

    仇英 西厢记图册(清人画) 18.5×38 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仇英 西厢记图册1 仇英 西厢记图册2 仇英...

  • 《西厢记》介绍以及昆区特色研究

    西厢记 《西厢记》原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普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北调之祖”、“北词之首”、“...

  • 西厢记读后感

    《西厢记》读后感 乐逢隆 赵景深先生在《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序》...

  • 【笔记】挑灯闲看《牡丹亭》

    古典文学中有两大爱情剧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论名气,似乎《西厢记》更大一些,这可能是《西厢记》更贴近生活,或...

  • 西厢记—钟情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 西厢记目录: 第一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西厢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jp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