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欣赏吟风弄月之诗作时,我们的精神世界随之神思飞跃。但文学源头向来有二:写实与浪漫。生活中可远不止是愉悦,更多的是苦难。
今人应对洪灾时都相当吃力。对古人而言,那就更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只能承受苦难。试看刘攽(bān)的《城南行》:
八月江湖秋水高,大堤夜坼声嘈嘈。
前村农家失几户,近郭扁舟屯百艘。
蛟龙婉蜒水禽白,渡头老翁须雇直。
城南百姓多为鱼,买鱼欲烹辄凄恻。
八月时分,正是秋雨连绵洪水泛滥之际,昨夜大堤决口一时杂乱嘈杂(房屋倒塌声、鸡飞狗跳声、村民惊慌失措嚎哭声……)
前村的几户人家已经被洪水冲走不见了,近处城墙跟下停留聚集着上百艘民船(乘船逃命至着地势略高处)。
水面滔滔汹涌宛如游动的蛟龙,其中有白色的水鸟飞上飞下。这个时候渡头老翁划着船还在水面上做事(帮忙输送人员、搬运东西等),不过却是要收费的(雇直:工钱)。
城南百姓大多像鱼一样成了江中之物,看到餐桌上的鱼,我内心凄惨如何下咽?
刘攽此人非常博学,既是诗人,也是史学家,曾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副主编。其人才学著作深受欧阳修、苏轼、曾巩、朱熹等人的高度评价。
这首诗为我们记录了古代百姓在洪灾面前的惨状。意外真不知在何时到来?古有洪灾,今也有戴口罩之类的突变,还是要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