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yue)(667-730),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又字说之,洛州洛阳县人。自幼文笔锋健,才思敏捷,文学造诣高深。垂拱四年(688),武则天在东阳洛阳城南门主持万人科举考试,命吏部尚书李景谌考核策论。参与应诏对策为第一,授太子校书,迁左补阙。
武则天像武则天(624-705),又名“曌”,并州文水县人。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赐号“媚娘”。唐高宗李治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唐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683),唐高宗驾崩,唐中宗李显即位,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九月,罢黜唐睿宗李旦,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为“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万岁通天二年(697),在女儿太平公主的引荐下,“年二十余,白皙美姿容,善音律歌词”(《旧唐书·张行成传》)的张易之、“面似莲花”(《旧唐书·杨再思传》)的张昌宗兄弟俩,先后觐见武则天。
年逾古稀的武则天见到张氏兄弟俩后,“甚悦”(《旧唐书·张行成传》),特别倍加宠爱。她在晚年“居长生院,宰相不得见者累日,惟张易之、张昌宗侍侧”(《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唐纪二十三》),“政事多委易之兄弟”(《旧唐书·张行成传》)。
张氏兄弟俩得到武则天如此宠爱,更是专权跋扈,朝廷百官无不惧之。
《三教珠英》圣历二年(699),武则天命张说等四十七名学士编修大型类书《三教珠英》。
长安二年(702),《三教珠英》修成。张说任右史、内供奉,兼知考功贡举事,后迁凤阁舍人。
翌年,张氏兄弟俩诬陷魏元忠和司礼丞高戬谋反,“太后老矣,不若挟太子为久长”(《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唐纪二十三》)。武则天亲自审问魏元忠、高戬,张说被张氏兄弟俩威逼利诱,传到殿前作证。
张说为人正直,敦义气,重言诺。《旧唐书·张说传》云:张说“至御前,扬言元忠实不反,此易之诬构耳。”
张说不但没有作伪证,反而揭露了张氏兄弟俩逼他诬陷魏元忠的真相。因没有“谋反”的真凭实据,张氏兄弟俩未敢杀掉魏元忠,而将魏元忠贬谪为端州高要县县尉,将高戬贬谪为端州长吏。
张说因触怒张氏兄弟俩和武则天,被“坐忤旨配流钦州,在岭外岁余”(《旧唐书·张说传》)。
贬谪,对于士大夫来说,绝对是一场政治悲剧。
贬谪诗是士大夫被贬谪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吟咏的诗作。
张说在被贬谪期间,写下多首诗作。
长安三年(703),张说从洛阳城押送到广州,再由广州乘船沿西江而上。他赋诗《广州江中作》,抒发了离京渐行渐远的愁苦情怀。诗云:
去国年方晏,愁心转不堪。
离人与江水,终日向西南。
张说、高戬两人同路来到端州,又要匆匆地作别。高戬留在端州,而张说还要继续前往钦州,只好作《端州别高六戬》诗话别。这首诗充满了浓重的伤别之情,流露出对朋友和自己未来命运莫测的忧虑。诗云:
异域同羁窜,途中喜共过。
愁多时举酒,劳罢或长歌。
南海风潮壮,西江瘴疠多。
於焉复分手,此别伤如何。
张说乘船沿西江而上,经广西梧州、藤县、北流县,抵达钦州。他到达钦州时,正值岁暮,赋诗《钦州守岁》。诗云:
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
愁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
押送万里的使者要返回京城交差,张说作《岭南送使》诗送别。诗云:
秋雁逢春返,流人何日归。
将余去国泪,洒子入乡衣。
饥狖啼相聚,愁猿喘更飞。
南中不可问,书此示京畿。
在《岭南送使二首》诗中,张说流露出悲愤,却没有低声下气和委曲求情,显现了为人刚正不阿的性格。
其一云:
狱中生白发,岭外罢红颜。
古来相送处,凡得几人还。
其二云:
万里投荒裔,来时不见亲。
一朝成白首,看取报家人。
张说与高戬同朝为官,同时遭受贬谪,感情深厚。在钦州期间,张说颇多感触,赋诗《南中赠高六戬》。诗云:
北极辞明代,南溟宅放臣。
丹诚由义尽,白发带愁新。
鸟坠炎州气,花落洛水春。
平生歌舞席,谁忆不归人。
神龙元年(705)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诛杀张氏兄弟俩,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
唐中宗,即李显(656-710)。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王朝第四位、第六位皇帝,684年、705-710年在位。显庆二年(657),封周王。仪凤二年(677),改封英王。景龙四年(710),被韦后毒杀,葬于定陵(今陕西富平县凤凰山)。
张说得赦返回京城,途中重临端州,得知曾经共患难的高戬已经与世长辞,写下《还至端州驿前,与高六别处》诗。这首诗饱含情感,追述了昔日相逢的深情,悲叹今日生死隔绝不可同归的遗憾,哀婉凄恻,情伤气惨,字字从心坎里流出,真挚地表达了对好友的悼念,读后使人喟然泪下。诗云:
旧馆分江日,凄然望落晖。
相逢传旅食,临别换征衣。
昔记山川是,今伤人代非。
往来皆此路,生死不同归。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张说赋诗《喜度岭》,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诗云:
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
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苏虫蛰,春阳放学鸠。
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
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
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
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
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
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张说返回京城后,召为兵部员外郎,升兵部侍郎,迁工部侍郎。
景云元年(710),唐睿宗李旦即位。
唐睿宗,即李旦(662-716),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的幼子,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初封殷王,任冀州大都督。一生两度登基,二让天下,在位时间为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690)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712)。卒,葬于桥陵(今陕西蒲城县丰山)。
唐睿宗即位后,张说迁中书侍郎兼雍州(治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史。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监修国史。
先天元年(712),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张说因不附太平公主,被罢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贬为尚书左丞。
唐玄宗,即李隆基(685-762),亦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唐代皇帝,712-756年在位。景龙四年(710)六月,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唐睿宗禅位,即帝位。不久,太平公主欲发动宫廷政变。开元元年(713),先发制人,太平公主被赐死,尽诛余党。卒,葬于泰陵(今陕西蒲城县金粟山南)。
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后,张说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后来,贬为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岳州(今湖南岳阳市)刺史。
开元七年(719),张说任检校并州大都督长史兼天兵军大使,代理御史大夫。开元十年(722),任朔方节度大使。翌年,迁中书令。开元十三年(725),授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是年,迁右丞相兼中书令。
开元十七年(729),张说任尚书右丞相,授集贤院学士。不久,迁尚书左丞相,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翌年,张说患病,唐玄宗令中使每天前往看望,且御书药方赐予。
不久,张说病逝,赠太师,谥号“文贞”。他的《墓志铭》由工部侍郎张九龄撰写,中书舍人梁升卿书丹。
原文:
唐故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墓志铭并序
工部侍郎、集贤院学生、族孙九龄撰,朝议大夫、中书舍人梁升卿书。
大唐有天下一百二十三年,开元十有八载,龙集庚午冬十二月戊申,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薨于位,享年六十四。呜呼!哀哉!皇帝悼焉,素服举哀,废朝三日,乃下制赠太师,盖师傅之旧,恩礼有加也。诏葬先远,丧事有日,又特赐御辞,表章琬琰。公义有忘身之勇,忠为社稷之卫,文武可宪之政。公侯作捍之勋,皆已昭昭于天,文虽与日月争光可矣。公讳说,范阳方城人。晋司空社武公之裔孙,周通道馆学士讳戈府君之曾孙,庆州郡督讳恪府君之孙,赠丹州刺史、刑部尚书讳陟府君之季子。自上世积庆,及公而祥发。神明所府,道德为枢,生以宁济,幼而休祥,鹰扬虎视,英伟磊落。越在诸生之中,已有绝云霓之望矣。初,天后称朝,举郡国贤良,公时大知名,拔乎其萃者矣。起家太子校书,迄于左丞相,官政四十有一,而人臣之位极矣。尚书,国之理本,公悉更之。中书,朝之枢密,公亟掌之。休声于偕,升降数四。守正而见逐者一,遇坎而左迁者二,其余揔戎于外,为国作藩,所平除者,惟幽并秉节钺而已。至若三登左、右丞相,三作中书令,唐兴已来朝佐莫比。盖圣贤之运,有会师臣之道行。人虽求多,我每余地,馨香之发,敷闻自久。宜其翊戴圣后,师范百寮,功烈过於如神,德声出於成一,此固与板筑崛起,屠钓作合之类,亦不异也。公志玄远而性高亮,未尝自异,会节乃有立,何所不可体道以为宗,既定国於一言,亦保身之。雅其於经理世务,杂以军国洪事,如流应物,如响纷纶,辐辏其犹指掌。及夫先圣微旨,稽古未傅,缺文必补,坠礼咸甄,与经籍为笙篁,于朝廷为粉泽,故不可详而载也。始公之从事,实以懿文而风雅陵夷,已数百年矣。时多吏议摈落,文人庸引,雕虫沮我胜气。丘明有耻子云不为,乃未知宗匠所作王霸尽在。及公大用,激昂后来,天将以公为木铎矣。斯文岂丧,而今也则亡。呜呼!克生以辅时,而臣道不究致用,以利物而人将安仰,上抚床以念,往下辍相而哀,至复见之於公焉。太常议行,谥曰“文贞”。二十年秋八月甲申,迁窆於万安山之阳,燕国夫人元氏祔焉。夫人故尚书右丞相、武陵公怀慎之女也,动为柔范,皆可师训。及公之贵,连姻帝室。虽处荣盛,若非在巳,内执谦下,外睦亲疏。古之贤明,未始兼有。
开元十九年三月壬戌,薨于东都康俗里第,享年六十四。长子均,中书舍人。次曰垍,驸马都尉、卫尉卿。季曰椒,符宝郎。泣血在疚,皆我之有后也。呜呼!玄堂永闭,何事春秋,幽篆斯在,亦云不朽而已。铭曰:
天有密命,滋液百宝。
时无大贤,谁与明道。
我公允叶,我德孔昭。
翰飞戾天,羽仪清朝。
功遂身谢,名由宾美。
言而有立,古无不死。
南山之下,诏葬于兹。
后之与归,谁我太师。
鄜州三川县丞卫灵鹤刻字。
唐.张说墓志铭拓片张说“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旧唐书·卷九十七》),“为文精壮,长于碑志。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张说》),与许国公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著有《张燕公集》、《张说之集》,被唐玄宗誉为“道合忠孝,文成典礼,当朝师表,一代词宗”(《全唐文·卷二十二·命张说兼中书令制》)。
注:本文摘自贾穗南著《宋城怀古》, 部分图片、內容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