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刚刚开始学习心理咨询时,机缘巧合邂逅了刚参加工作的一个师姐,她在一所学校负责心理咨询,刚参加工作不到半年,满脸都是身心交瘁的倦容。她说刚工作不久,就接到一个想要自杀的个案,咨询了两个月,那两个月让她疲惫不堪,每天的情绪也跟着低沉阴郁。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询问我的老师:人都说心理咨询师像个垃圾桶,接纳了太多来访者负面的东西;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清除了心理的阴霾,可是谁来清理来访者留给咨询师的心理垃圾呢?
老师笑着说:咨询师自己是可以清理的啊!
我承认,当时的我预见了心理垃圾来势汹汹的破坏力,心生胆怯,同时我判断伤春悲秋的自己没有那么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没办法处理那么多的负面情绪,因此,即使拿到二级咨询师证很多年,我都没有做过心理咨询。
后来走进生涯规划的圈子,开始做生涯辅导与咨询,因为生涯辅导大多数是发展性问题,涉及不到心理问题的层面,这让我觉得胜任、匹配和安全。在接触了后现代生涯发展理论以后,陆续学习了叙事、建构理论、焦点技术和教练技术,与现代思维关注问题和问题的起因不同,后现代更关注结果和对未来的发展,认为每个人都是OK的,每个人都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每个人都可以做出改变。
我也承认,这对我的影响和改变很大,特别是在咨询的时候,由于习惯了行政化工作,加上好为人师的职业习惯,我会不自觉地给出建议和方案,指导学生该怎么做。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给予,而是引燃;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正如邓康延在《盗火者》中所说: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守着东方一张课桌
大地母亲悄悄在问
今天交给你一个孩子
明天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昨天,当我写下自己对于生涯理论的一些思考后,我的老师给我点赞。她说:把生涯规划放到时间轴去看待,跟我把心理治疗放在时代发展的脉络里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才会对个体的独特性给以尊重和拓展。这是一个后现代的视角,思维的流动带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想,表现出来的就是具有创造性。
我从没想过老师会给与这么高的评价,便开始与老师继续就这个问题深入探讨。老师提供了一个让我很有感触的角度,她说教练技术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应用,接受了这样训练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更流动、更积极而不被问题或生活中的困境所束缚或者影响到,同样在咨询中,可以更全面的看到一个人,如何在困难中依然能够让自己活下来。

这让我忽然想起上学时问过老师的关于心理垃圾的问题,我的老师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心理咨询,是这个领域的权威,但是我从未在任何时刻见她的脸上有过倦容,即使她的生活与我们一样有着不如意、甚至心酸。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咨询是单纯的利他主义行为,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包括其中的负面信息与情绪,咨询师要学会自我调节与接纳,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职业能力。但是今天我忽然发现,其实咨询本身是可以成为咨询师的滋养的,就好像老师一样,这不是调节,而是丰富自己,是咨询师在人处在困难或者问题的状态给以真诚的理解,向他们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在困难中去应对,那种一定要让自己好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努力是很令人感动的,也是可以激励我们学习、成长和蜕变的。老师说,这也是她为什么喜欢从事咨询的原因之一,通过做咨询,让自己的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不一样,让自己看到更多、更高、更远的东西。
让咨询成为咨询师的滋养,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我们要不断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用起来,不仅仅是作为方法和技术用在咨询中、工作中,更可以作为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调节情绪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平和心情的策略等等,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吧。
感谢老师!我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还有很多,保持专注,继续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