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安心是吾家

作者: 飞叶无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10:01 被阅读0次

童年时的生活,像一件件七彩斑斓的旧衣裳,尘封在记忆深处,花色随着时间的洗涤越来越淡,偶有心灵的微风吹过,那些花纹仍会散发出迷醉的光芒。

§1.

妈妈那时在乡下螃蟹河小学教书。

妈妈的学校建在村子东头的一块缓坡地上段,教室在坡头,一排白墙青瓦的泥坯房静静屹立。前面空地中央随风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乡野里迎风飞舞的这片红,让灰秃秃的学校鲜亮而生动。

那时的我才四五岁,弟弟两三岁。爸爸在城里工作,周末时才能来看我们。妈妈在附近农户家请了一个保姆,白天去为学生上课时,保姆就照顾弟弟;学生放学时,保姆也就回家去了。

妈妈去上课时,我经常和许多教师的孩子跑到西侧的一块土坯地里玩耍,妈妈告诉我那是里是村民的坟地,说“小孩子可不能爬到上面哟,死去的人会不高兴的!”

学校边的场坝上,黄土地在冬日的斜阳里泛着疏懒,稀稀袅袅的野草在风里飘摇。那大大小小的土丘孤寂的仰望着天际。

一大群孩童嘻笑着在这些土丘间四处奔散。孩童无邪而又放肆的笑声,让这块寂廖的土地凭添了许多热闹。

冰冷的风声在耳边掠过,一颗心扑通扑通在胸膛里蹦跳。脚下扬起大片的尘土飞舞。奔跑的孩童散落在高低起伏的土丘间,犹如一颗颗棋子终将四散,只行走在各自的人生里。

我们经历世事变迁后,想要找回最初孩童时简单的快乐,追寻得到的只有乡间泥土潮湿的气息。一切随着飞扬的尘土终都尘埃落地,只有遥远记忆里一片白雾迷蒙又迷蒙。

螃蟹河像一条梦里的溪流,舒畅而缓和的流淌在我幼年的记忆中,那些和亲人温暖的场景就如同活泼的浪花跳跃在河流中。

妈妈因为无暇照顾我,爸爸又经常出差。我很多时候就住到奶奶家或外婆家。每当周末时,爸爸就来接上我,去和妈妈团聚。

坐在爸爸自行车上那小小椅子里,背后是爸爸宽阔的胸膛,我带着一种骄傲的神情望着路边的行人,一颗心无比安稳。

自行车轻快的在马路上飞驰,我感受着风一样的自由,路边的稻田从身边绵延向前,田野里的无名小花轻柔地向我点头微笑,蜻蜓和蝴蝶悠闲地从身边掠过,爸爸温暖的气息从耳边吹过……这是年幼的我最喜欢的一种经历,也是我和爸爸在生活中少有的亲密时分。

妈妈的宿舍在学校坡角的一排土木平房里,这里是我记忆里最初家的模样,沿着平房尽头的拱门走入,有一个长长的走廊,两侧便是教师宿舍,几个小娃娃经常在走廊里玩耍。

屋子里光线灰暗,宽大老式的木架床靠墙静立着,床边一个漆黑五斗柜沉默的张望着我。屋子中央悬着白炽灯,散发着昏黄的光线。

家中那带有魔法的五斗柜,在我饥饿难耐时,妈妈便会从柜子里变出一个鸡蛋糕或是豆沙饼。

我小心冀冀捧着松软的鸡蛋糕,用手一点点的掐着吃,这种油滋滋的气息,是混合着鸡蛋和猪油的甜香,让幼年的我经常在梦里垂涎欲滴。

在我幼年模糊的记忆里,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朝向有甜香的家飞驰而去,便是家温暖的全部感觉,懵懂的幼年拥有这些,心不再会孤单害怕。

§2.

我上小学时,妈妈从乡下小学调到了城里当老师,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了。

我们城里的家,是蚕豆街家属大院里的两间房。

院里有着几排楼房,都是砖木结构的两层楼。院里空地很多,前前后后有三四个小院吧。

我们放学后便成群结队在院子里玩耍。那时有电视的人家很少,我们便在院里玩追“一二三”、玩“捉迷藏”、“修钟”、跳橡皮筋……

成年时偶尔路过这所老房子,大院里已经基本没有什么人居住了,很荒凉破旧的样子,那些奔跑在院子里的小孩都已不知去了何方?往日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都已随着时间的流动消散在各自的远方。

那时我上小学,放学时,两三个同伴邀约着回家,一路上的好多热闹可以让我们逗留。

卖布的大娘在五彩的布匹间为顾客量扯花布、老伯的古玩摊上陈旧的饰品散发出岁月的沉香、中年男人在老式茶馆里悠闲下棋品茶、女人摆出碗碗堆了红红辣椒油的凉粉,路边烧洋芋刮得黄生生的……

昭通古城扯布

我们家客厅的门口走廊上,有一个水泥和砖头砌成的灶,这便是我们家的厨房,每天早晨,妈妈把我们叫醒后,她便在这小厨房忙碌着。

每天放学走到家门口时,饭菜的香味会迎面扑向已经饥肠辘辘的我,这味里有时是热腾腾的青椒炒洋芋、有时是黄澄澄的煎鸡蛋、有时是红辣的酱爆豆腐,有时也会有蒜香小炒肉或者蒸香肠血豆腐的香味。

我和弟妹们挤坐在小方桌前,几双筷子在碗里拔动,爱吃的菜很快就消失贻尽了。

每逢周末妈妈心情好时,会用煮熟的洋芋炸好多油糕,这是我们下周的早餐,每天早上就着香稠的稀豆粉既好吃又营养。

脆香澄黄的油糕刚出锅时是最香酥可口的,这时,我们常找机会在灶前转悠,趁大人不注意时就偷吃一个。

端午节快到时,爸爸和妈妈就会一起做包子和粽子,一个个刚出锅的肉包子热腾腾的泛出金色的油晕,沉浸在这面粉和炒肉的熏香里,我们很快忘记了作业没有做完的烦恼。

那时假期在家里,我们玩耍得无忧无虑,一想到又要去学校上课,就会有无名恐慌涌上心头。

似乎只有在家才会感觉心情拥有安全感,无所顾虑。

  §3.

当我长到和父母一般高的时候,爸爸的单位在板桥家属区新修了四层楼住房,我们家也分到一套两室两厅的住房,我们一家虽然还是拥挤,但在父母的勤俭打理下,小家也温馨雅致。

家里有了沙发、电视还有洗衣机什么的,我也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睡的床。

春天时,花园边栽种的柳树抽出了新枝,新枝上的小芽儿欣欣然在春光里散发出清新嫩绿。园子里的三叶草在一夜的春雨后绿油油的蓬勃生长着。园中间许种了几棵梨树和樱桃树,在忽如一夜的春风吹拂下,一树树粉妆嫩白争相绽放。

放学回到家,小花园便成了我们的乐园,在院落里拾些碎瓦就可以当成了盛放饭菜的碗、小木棍也就是筷子,再找些废砖,男孩们居然搭了一个小火灶,一块大瓦放在上面是锅,锅里煮了些花花草草,是孩子们的饭菜。这样的扮姨妈家我们玩得乐此不疲。

夏天时,小花园的花草彰显出浓郁繁茂的生机,一蓬蓬三叶草生长得更加绿意盎然。草丛间零星点缀了像星星儿闪烁的白色小花球;园子里栽种的月季和牡丹,在夏日的光阴里尽情盛开;大朵小朵红黄姹紫,把小花园点缀得新鲜艳丽;园中的几棵樱桃树,挂了红玛瑙般的樱桃,我们常在放学后,向着又红又大的樱桃开始偷吃,酸爽得让我们“嘶嘶!”嘬嘴,仍觉得美味可口。

园子边缘柳枝低垂着碧绿的发丝,月亮般弯弯的叶片上入夏生了好多虫卵,没多久,那虫卵变成了毛虫,开始啃食树叶,小孩子们从树叶上收集了一个个的毛虫或是虫卵,放在玻璃瓶里,再放到水沟里淹死。

孩童的心在虐杀这些害虫时,感受自己成为生命主宰的快感。我们却不知道,有一天我们也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命,就如同怜悯我们在世间如蚁蝼般渺小的生命。

那时家乡的冬季要下好几场雪,每场雪都会铺得厚厚的,一脚踩下去,就是一个深深的脚印。小花园盖上了白茫茫的雪被,也萌生出许多的乐趣,我们拿着小铲子,戴着各种手套,在花园里堆起了雪人、也有的小伙伴在滚雪球、调皮的孩童开始打起了雪仗,一不留神,一团雪球就会从自己的脑后呼啸而过。我们此时也不去顾及被雪花冻得红通通的小手和小脸,一直玩耍到衣服和手套都弄湿。虽然回家去会被父母一通数落,可仍然玩耍得安然快乐!

七月的雨下得淅淅沥沥,高考完毕的我无所事事,时常倚坐在顶楼阳台遥望天际,为我十八岁即将展开的神秘命运而莫名迷惘,透明雨丝如一串串晶莹的琥珀哗哗啦啦倾倒在苍茫的大地上,敲打出花样年华的一个又一个梦境。只等待低垂的雨幕开启未来。

走出了故乡的家园,我像一只展翅的蝴蝶,在有风景的世界里划过翅膀的痕迹,感觉到了云的飘动,听见了风的吟唱。

那些年少时的家园随着岁月的碾压,如一个个昨夜的梦在风中越来越模糊。

成年的我们为了拥有安宁简单的心景在城市的街头徘徊。我们穷尽一生从城市到城市的颠沛,从一个家再到另一个家的辗转。

我不再执着于故园,因为我已经懂得:“此处安心是吾家”!

相关文章

  • 此处安心是吾家

    电闪雷鸣,凄迷的雨丝落在身上,沁透了夜的冷一般直入心底,我瑟缩在一隅,恍惚间似乎坠入了一片黑暗。 ...

  • 此处安心是吾家

    童年时的生活,像一件件七彩斑斓的旧衣裳,尘封在记忆深处,花色随着时间的洗涤越来越淡,偶有心灵的微风吹过,那些花纹仍...

  • 此处安心是吾乡

    梦里不知身是客,直把他乡当故乡。有北风徐来,吹梦到南山南。我站在梦中,那从南到北的距离太伤悲,如迷雾茫茫,蒙住了眼...

  • 「· 此处安心是吾乡 · 」

    家乡不是家, 异乡亦不是家。 最后该回的又是哪里呢? 挣扎与宽慰, 或许会在某一个决定的转折突然发现, 其实另有深...

  • 此处安心是吾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对故土的依恋是世间共通的情感,镌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 或许我们这一辈人,大多是注定要漂...

  • 此处安心是吾乡

    李煜曾道:“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影片的前半段诉说出的浓浓乡愁戳中了很多人的心,但后半段看似对两段感情的选择...

  • 此处安心是吾乡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种树的父亲老了,而我长大了。 北方多种榆树,也有不多的白杨。家家门头都会种榆树,农忙时可以拴牲...

  • 此处是吾家

    繁华的都市 热闹的街头巷尾 车水马龙 俊男靓女 却少了一分陪伴 多了一丝牵挂 远方的亲人啊 天冷添衣 物忙小闲 争...

  • 天涯此处是吾家

    我出生在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一个小村庄,泾惠渠水从村南潺潺流过,村子一半在塬畔上,一半在平川地,我们有可以种植杂粮烟...

  • 此处安心是吾乡❤,乡村生活~

    今天周四,因为周五没课,所以我就回家啦,快乐! ❤遇到有趣的人 回家的路上呢,和隔壁的人聊天,因为话痨属性掩盖不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处安心是吾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tq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