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译者:赵复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ISBN:9787559605825
一、许由与《洗耳图》
-
其一
《庄子 ·逍遥游》中的故事:
传说中的圣王尧,想把王位传给一位名为许由的隐士。
许由拒不接受,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尧愿把天下白白赠送给许由,许由也不要。 -
其二
晋代皇甫谧在《高士传 ·许由》讲的故事: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也,洗耳于颍水滨。
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
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
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谁能见之?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声,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17748967/105d9bc7eb9cc044.jpeg)
二、道(家)的发展
- 第一阶段:杨朱
两个基本思想:其一是“人人为自己”,其二是“轻物重生”。
做法是“逃避”。这是隐士们通常的做法:逃离社会、遁迹山林,指望这样就可以不致沾染人世的罪恶污秽。(并不能达到目的) - 第二阶段:老子
按照事物演变的法则来安排自己的行动,就可以使事物的演变对于自己有利。 - 第三阶段:庄子
“齐万物,一死生”
从一个更高的观点来看一己与外界、生与死。
从这个更高的观点看事物,就可以超越自己以外的世界。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逃往另一个世界。
三、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笑称:自己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材”是《养生主》篇中所说的“为善”,
“不材”是《养生主》篇中所说的“为恶”,
“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就是遵循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