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去爱孩子,并且去实践这份爱
小海洋是我的第二个宝贝。很感谢他的到来,颠覆了我很多“自以为是”的育儿观念,也让我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教育方式。
当孩子来到我们的家庭中,我们要做到无条件的去接纳他、爱护他与尊重他。
从他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到养成一个可以独立去面对很多事情的成年人,父母倾注的爱是太多了,所以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孩子的成长路上不要有过多的干涉,也请允许孩子哭,允许他们发泄情绪,请允许孩子们为了搭建积木时把房间弄的一团糟,要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哭闹时,发泄情绪时,请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在孩子用积木“创作”时,请先给予他们鼓励,“工程量很大,孩子真是不容易”,所以在不违反法律与道德的界限时,请给孩子们一个独立的空间。
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敏感期,他们要通过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性,不断的重复,才能顺利的通过每一个敏感期。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孩子2个月多大的时候,就有一个口腔的敏感期,喜欢用嘴去探访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喜欢往嘴里放,但孩子家长考虑到卫生问题,就给孩子戴上手套或在手上涂上辣椒,让孩子不要去拿东往嘴里放,或者孩子就不吃手了。等孩子上小学后,身体还会发出信号,还会补上“口腔敏感期”,这个孩子就会去舔书、舔文具,我想他的父母看到这一现象,心里一定是不舒服的。所以孩子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特性,请身为家长们一定要用心去关注孩子,多陪伴他们。
学习去爱孩子,并且去实践这份爱在接送孩子时,不免能听到家长们去谈论孩子的教育,但内容不外乎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坏问题。真的不要以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好与坏,来评价这个孩子的优秀与否。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文化知识只是在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部分,请不要忽视孩子精神领域的追求。他们也需要去释放压力,也想去玩,同样也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如果哪一天孩子都不想与你说话了,你们的亲子关系断开了,孩子很难再回到你的身边了。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孩子们就会缺少安全感,同样也不会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为孩子准备一个健康、安全、温暖的环境就足够了,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经过情绪的发展,心理的发展,认识的发展,孩子们就会自我建设,创造自我,形成自我,就是说孩子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爸爸妈妈们请不要过多的说教,起不到良好的育儿效果,反而还会让孩子更加反感。在引导孩子时,一定要充分相信孩子,给他树立自信,我们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不要对孩子进行“语言暴力”,语言模式不单单是语言的表达,也是情感的传递,所以如何对“领导”说话,就如何对孩子说话,千万不要说,你要是不如何如何,妈妈就生气,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类似这种话,是对孩子无形中的伤害,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成长是有自己的模式,在安全的、健康的环境和我们伴就足够了。
我们需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用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我们彼此间就会受到尊重,孩子也会是一个感恩的人。我们不能打造一个人的未来,但我们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走过眼下这一步,而且是快乐地走过,这是爱。请不要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管教孩子,这个似是而非的观念给孩子们带来多少苦难与创伤?同样,也无法培养出坚强、有出息的人。
我们是爱孩子的,所以当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应该自省而不是浪费时间去悔恨,然后开始学习爱,并实践实,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孩子因此就有了更多,更好的成长机会。
请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