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式开启了为时四天的“越语文”统编教材培训的活动。早上,全场六七十位老师在专业的心理老师的引领下,分成五大组,做着现在很热门的团辅活动,从一开始的“滚雪球”(做自我介绍,最后一个人要说一遍组内所有老师的名字和来自哪所学校),大家都在摇头“我不行”,到后面慢慢地敞开心扉,互相了解,相互配合,又接连玩了好多游戏。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大家彼此了解,配合默契,迅速拉近了距离,这种方式我想也很适合用在班级管理这块,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下午就是语文界的泰斗人物周一贯老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统编教材的变与不变》,周老先生八十四的高龄,两个半小时的分享,全程精神饱满,声音洪亮,说到动情处更是兴致高昂,着实让人佩服,我们都有点受不了,可是老人家却一直腰背挺直,这种对教育的热忱,对教育的爱真的是让我们望尘莫及。
老先生重点讲了统编教材的“变”,五个原因。
一、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使然
现今的中国是大国,可是我们和美国的竞争却仍处处受制,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缺少人才,中美之间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老先生讲到了“任正非”话题:中美问题是长期的,胜败的关键在于教育;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在读书,最缺的就是真知灼见;教育的强盛是在小学老师的课堂上形成的;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这四个话题揭示了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问题,也指出了我们当前老师所面临的问题。所以统编教材变的是教学内容,变的是教材。
二、抓住了改革语文教育的牛鼻子:多读书
统编教材变的一个根本点就是多读书。“人才的改变是素质的改变,素质的改变来源于读书。”你的知识修养,你的学识水平决定了你有多高的身价。我们现在经常听到某某老师跳出体制,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某学校高薪聘请老师去当校长。
最近很热门的张祖庆老师的谷里书院,很多老师慕名而去,虽然张老师已经辞职,但是依然做着和教育有关的事情,甚至更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应该是被张老师的个人魅力,被他的本事所吸引过去的。你有能力,有本领,完全可以去追求更好的发展。“铁饭碗”也可以不要了,去过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能这样的根本就是你要多读书。老先生不只一次地呼吁我们“少玩手机,多读书,让我们把时间花在读书上,要有精神追求”。真的很惭愧,现在的我们几乎都被手机绑架了,缺了手机就像没了魂一样,哎,真的是很汗颜。统编教材的主编者温儒敏老师也是大力强调要拓展孩子的阅读面,让孩子从小海量阅读,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得语文者得天下”,就从阅读开始。
三、聚焦于变教本为学本
我们要把客体学生变成主体,变教材为学材,把教法变学法,把教案变学案。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策略,可以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教师只做易错字的点拨,对读不通的句子要分析下。做到教学内容问题化,问题的设计要有思辨性,少进行内容的分析,可以针对一个主题提问一个问题。
老先生举了个《狐狸和乌鸦》这堂课两位老师提问的例子,一位老师这样提问:“狐狸抬头看到了什么?”另一位老师却问:“狐狸为什么抬头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书里立马找到,而第二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就很有意思,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说“狐狸只是还没睡醒打了个哈欠,偶然抬头看到了乌鸦而已。”也有说“狐狸是被肉香吸引才抬起头。”“狐狸听到了树上发出的簌簌声才抬起头”........
最后是要真正改变我们的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这里老先生提到了佐藤学的共同体,看来这已经是趋势了。
第四点是要从根上改变我们的课堂,我们可以尝试跨界,学科的融合与统整,这也是很多老师在尝试的。课堂可以做出很多的改变,关键在我们老师愿不愿意。
最后一点就是口语交际、教材的体系化和写作教学。其实教材就是分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四大块。我们一直很惧怕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没有教材,不知道从何教起。不过老先生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有心的话可以整理下每册的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这一刻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教材,这就是要教给学生的。
我想不管教材怎么变,我们自己心里要清楚,你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你想让孩子学到什么。而能这样的根本就是我们自己要爱读书,多读书,肚里没有墨,怎么教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