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道德经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作者: zorogan | 来源:发表于2019-12-22 20:44 被阅读0次

    第十一章 道德经 无之为用

    三十辐,共一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穿在车头,中间必须留出空处,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踩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这一章的核心问题就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用“无”和“有”的辩证关系来说明道理。“无”和“有”既相互矛盾,又是相互依存,没有无也就无所谓有。

    我们处在有的层面,所以解决矛盾要以无为本。老子通过车子、陶器和房子这三个例子来说明。事物都是有形的,也就是有,但是体现他们自身价值的却是无形的空间,也就是无。有和无的关系就是利和用的关系。

    “利”是使用价值的前提条件,就是我们在做广告有利益支撑点。而“用”是使用价值的决定因素。这个是广告里的价值点。我以为“有无相生”。就是利和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有”就有“无”,有实就有虚,在时间上没有先后,在主次上也没有本末。

    老子把“无”作为主要对立面来考察,这还是有一定的片面性的,因为如果没有车轮、瓷器、房子这些有形物体的存在,或者说我们看一个事物,如果没有利益支撑点,那他就很难体现出他的价值点,也就很难发挥他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分析事物的时候不能片面强调“无”的作用。但是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以“无”为本,以“有”为末,本立而道生,崇本而举末,这是因为我们往往是处在有的层面,也就是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拥有一些实体,我们拥有一些利益。但是我们只有守住其对立面的无才能立利于“有”。

    如果我们以“有”为本,以“有”治“有”,就会加速“有”向“没有”的方面去转化。那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还是很有帮助的,比方说如果我们要想健康长寿,就不能只是强调用有形的佳肴来厚待有形的身体,而根本是在于关注自己的无形之法身,我们的身心灵,那我们的气,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觉,这些都会有助于身体健康。人体就像房子,法身是房子的主人,只要主人不去,房子就不会倒塌。

    对于治国来说,其根本在于神圣的法律,而不是谁来做统治者。对一个企业也是,他在于企业的制度,标准、机制和流程,而不在于是谁来做这个公司的老大。只有有公平、有效的机制和好的企业文化,这个企业自然就能够具有核心竞争力,就能够在市场取得好的地位。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虚无缥缈的无当成有为,因为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去徒生烦恼和忧愁。比方说黄粱一梦、白日做梦,老梦想着发意外之财,实现不了而徒生烦恼。

    李泌是唐朝的名相,在安史之乱后李泌辅佐唐明皇,他分析当时的形势,认定安禄山、史思明等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并没有长久的意图和谋图天下的野心。因此,不几年就会衰败,所以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是拖着他,而且要彻底肃清,不留后患。李泌身逢乱世,经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历次参与军国大计,运筹帷幄,抚平安史之乱,安定唐朝边陲,勤修内政,协调内部。遭到许多权臣忌恨,5次被排挤出朝廷,但是由于他悟得大道,淡泊宁静,达到了顺应外物,无我无敌的高深境界。这是他既能建功立业,又能避祸全身的法宝。

    “无之为用”实际也是以退为进的智慧,汉高祖刘邦攻陷关中之后面对项羽示弱,在鸿门宴能够机智躲避,都是因为刘邦能够愿意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化解项羽的戾气,保全了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fa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