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车轮上的三十根木条,聚集在一个车轴中,有了轴心空虚之处,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中间空虚之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室内空虚之处,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带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网图 侵删解读
道家在阐明万物的起源是云:“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万物。”末学觉得这就是“无中生有”的“道”理。
老子在本章中以“车、器、室”三种物象来旁证“无”的玄妙作用,描写手法的确高明独到。从人类的感知方面而言,“无”极是无形无相,若有若无,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无”中可以包罗万象,无所不容。这就是老子在第六章中为什么把“无”比喻为伟大母性的缘由所在。
至于“有”与“无”二者的关联而言。“有”是“无”的表达;“无”是“有”的 底层逻辑。其中的内在原理是,“有”不是我们所谓的有,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而是相对存在的“有”,并不是绝对存在的“有”。
同理,“无”也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无”;而是一切皆有可能的“无”,因为,它之所以“无”,所以它具备了能生万物的妙用。简言之,“无”不是“死”的无,而是永恒存在的“活”的无。其实,这样的推理比较烧脑的。
诚然,我们无法以表象的感官去体验“无”的玄妙之用,惟有以自己的心去在虚静中专注体悟,方能觉知“无”的无处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