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8 周三 晴
得知我要做平生第一次的心理咨询,2个朋友给我打来电话。一个是朋友W,前段时间朋友W遇到了人生的一个坎,处于情绪崩溃中,我当时给她打电话,拉她出来吃饭遛弯,跟她聊天,做出许多努力帮助她从情绪中走出来。昨天她打电话给我就是要告诉我她当时的心理路程,指出我在帮她的过程中哪些是让她产生共鸣的,哪些做的不到位,让我在咨询中注意一些。电话打了半小时,还指出我在倾听她讲述时哪些表现好,哪些语气不到位。另一个朋友也是类似这种情况,当然她的侧重点是想让我了解,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不想改变是因为她的行为适应她现在的生存状况。
这两位朋友都学过心理学,讲的都有一定道理,她们给我打电话的行为都让我感动,因为她们在乎我。这让我记起人际关系中的相互性原则:个体期待人际交往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在我与她们的交往中,她们得到了我的帮助,体验到了爱与关心,所以,也做了她们认为表达爱的事情。而我,感受到了她们的爱。所以,得出的结论时,想要获得爱,必须先付出爱,当然不能讲条件。不能抱着付出必须有回报的想法,那样反倒适得其反。被爱者接受到爱,而且恰好是她需要的,顺理成章就变成了施爱者,再返回来。爱自然流淌。
第三个电话则是H,她打电话的目的则是因为医学院组织教学查房比赛,她鼓励我参加,因为她认为我讲课很有感染力,还给我讲了参加比赛的种种好处。最后发了一些文件给我看。这其中除了交换原则,还有投射-认同原则,即我以前的教学给了她有感染力的投射,而她认同,给我的体验是价值感。让我鼓足勇气去参加,结合以前教学查房的经历,我需要付出努力,力争成绩。
而今天的咨询,对我来讲还是未知的,我需要弄清楚它是什么(what),现在一边写着日记一边体验着轻度的紧张造成的生理反应。不写了,看会书,准备吧!心理咨询的盖头总是要揭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