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正的快乐是全情投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别人的话,但我觉得特别适合于一心追求快乐教育的人。在见识了很多家长之后,我发现有的家长追求的快乐是轻松的教育,学得轻松、管得轻松、效果来得也轻松。更多人期待的是我的方法就能够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样的理想状态,确实麻痹了很多家长的认知。但我觉得之所以能够被麻痹,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忘记了,在当年学习过程中的全情投入。这种全情投入,不是只围绕着学习这一件事来做,而是当在学习时,自己是如何倾情投入。可能,我们也忘记了投入之外,是如何对有些事的漫不经心。
我既喜欢这句话中的全情投入,也喜欢“目标”这个词。但我发现,家长很容易将别人的水平定成目标。所以,约谈6个班的家长中,有三个班都提出,为什么不公布孩子的成绩,我们连自己的班级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水平都不清楚。根据这么多年的观察,家长了解到孩子的状态之后,可能会呈现下面状态,一种是产生危机感,各种方法想尽去提升;一种是多次努力后,发现状态没有任何改进,于是,放弃或抱怨或继续努力做着寻求心理安慰的但没有效果的事;还有一种会产生,我没有怎么努力,我的孩子成绩也不错的懈怠感,但是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可能就找不到什么方法。少数理性的家长,会出现比较专业性地理解与分析,从而理性地对待分数。更可能会将成绩与分数变成茶余饭后的聊资。
我可以理解家长的担忧、茫然,但要想知道孩子处在什么样的水平,不是只有告知成绩这一个方法。家长的这种担忧,折射出的是家长对自己孩子、自己家庭教育的认知不足。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将孩子几次作业情况进行记录,将孩子每次单元测试成绩进行记录。如果孩子的作业情况每次都要错3道左右,说明孩子目前完成作业的水平,大概就是如此。家长进而可以了解,是方法不会、是计算不够仔细还是别的原因。通过原因分析,就可以找到进步的方向。如果家长分析不来,就可以向老师或有经验的人请教,如何帮助孩子规避这些问题,如何通过这些分析有效地督促孩子课堂听讲。 将孩子的单元成绩记录下来,就会发现孩子的综合成绩就处在某一个区间值。这个区间值就是孩子目前的综合学习状态。当孩子的成绩拿回来时,看看,在区间值,说明孩子是正常的状态。如果想提升,需要进行观察、判断了。
2.教育是一个幸福的状态,而不是为了将来幸福,现在受苦的状态。
教育不仅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别让你今天的懒,成为你未来的难
3.今天让孩子用生活中的例子解释加法结合律,“庄子”悄悄地拉住我的衣角说,廖老师,我写的是廖老师、徐老师、王老师三个人。我一看,我们三人的姓,另外配上,(廖+徐)+王=廖+(徐+王)。我顿时哑然,词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