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层面】情绪脑:
绑架理智的猴子
想要了解拖延,我们必须要先了解掌管了我们大脑上百万年的情绪本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看哈,我们人类从我们的祖先“智人”这一分支进化到现在大约150万年,而步入现代社会才150年不到,这么短时间的剧烈变化并不足以让我们进化掉历经百万年基因里的本能。
两百多年的工业化社会让人类进入了集体协作的现代社会,大家需要固定时间出现在固定地点劳作。又几十年的信息化社会让我们更快的从机械化劳动变成了知识型工作。
只是我们的“情绪本能”并没有完全适应这些变化。
在这之前,包括近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人类主要的生活习性就是采集狩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过程里人类的本能追求的就是安全和繁衍。这些本能包括遇到东西就吃、吃饱了就睡、碰到危险就害怕、遇到不舒服的环境就躲等等。电影《七宗罪》里面人类的七原罪其实就是这些本能的描述:暴食、懒惰、愤怒、贪婪等等。
这些恐惧、贪婪等生存本能就是我们上百万年形成的情绪脑的主要作用,在丛林里遇到强大的对手会恐惧,遇到弱小的对手会愤怒,吃饱了就睡,即时享乐等等。
回到现在,与这个原始的情绪脑相对的,是我们的理性脑。我们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塑造了我们理性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知道是非因果,明白各种利害关系。在现代社会生存,我们需要依赖后天塑造的这部分理性思考能力。
到这里,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这么两个掌控者:一个理性决策者
和一个靠原始本能驱动的即时满足的猴子
。理想状态下,我们大部分时间应该由理性掌控大脑吧。
不过呢,现实中很多时候情绪脑这只猴子并不听话。比如说我今天刚好有时间,准备写一篇想了很久的文章,然后我开始准备资料。我的理智大脑非常明白我要做什么,也知道应该做什么。

这个时候猴子跳出来开始给“建议”。这些建议可能千奇百怪,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现在还不是做这个事情的最佳时间”。猴子说,要不去百度看看吧。我觉得猴子说的有道理,说不定有什么新发现,然后我打开了百度。

百度首页推荐了几篇文章,猴子可兴奋了:“快看一下那几篇文章,反正时间还很多”。然后不知不觉,我被猴子带着看了一下午网络垃圾,中间还看了几个觉得很有意思的视频。

反正就像写文章这个事情很不重要一样,怎么也开始不了。因为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现在开始写东西,可能今天的其他安排就要被打乱了。
这个时候理智很烦躁,猴子彻底掌控了大脑的决策,我开始听命于猴子,准备去做一些想做但没做的简单零碎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重要,但总是会想起来。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了,理智大脑试图夺回掌控权。但是猴子这个时候玩的正嗨啊,而且可以轻易说服理智:反正时间不多了,剩下的时间什么都做不了,就做这些简单的事情吧。

然后我就成功的拖延了一次写文章的绝佳时间,这个过程里全是猴子和理智的戏,感觉好像没我啥事。
想想看,我们平时拿起手机开始刷抖音的场景是不是完美重现了这个过程?经常忘了时间,一刷就是好久,耽误了原本打算的一些计划。
这个时候如果任由猴子掌舵,那么整个生活往往会一发不可收拾,想一想大多数时候的周末时间也许可以发现点什么。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理性重新掌控生活呢?或者说,这只猴子有没有什么害怕的东西?
答案是:有。
猴子害怕的东西就是另一个本能:“恐惧”本身。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让这两个家伙好好完成任务,那非“Deadline”莫属了。

送上拖延症的至理名言: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原因如下图。

无论什么时候,截止日期
都是对付拖延的一剂良方。面对最后期限的压力,猴子会很识趣的乖乖走开,让理智重新掌舵。
因为猴子知道自己完不成,所以让理智去安排自己做那些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周一要上班了,要收心早睡,避免影响周一工作。再比如说一个方案周五就要过会了,今天周四无论如何要做一个初稿了等等。
截止日期其实是利用了恐惧本身吓走了情绪本能这只猴子。一个事情如果不去做,我们知道结果是什么。如果这个结果是我们非常不想要的,我们就会出于对这个结果的恐惧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但“恐惧”
这个情绪有其两面性。意思就是,我们会因为害怕不去做的坏影响而迫使自己行动,也可能因为害怕做不好而逃避行动。这其实就是对失败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反而会让我们拖延。
说是恐惧,害怕做不好,不如说是一种过度的完美主义,让我们对自己要求太高,从而迟迟不肯行动。关于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周第五篇文章详细说。
除了对于失败的恐惧,我们也会对成功恐惧。当我们曾经身处过一段打击和压抑的环境下的时候,我们会对完成一件事情有很强烈的排斥。因为我们内心深处认为这样可能会伴随着一些嘲笑和打击,这也会使我们不去行动。
了解这些本能的情绪,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有拖延的本能。明天我们从注意力层面再来理解一下拖延的形成机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