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究竟包含了什么?
大体上,它可能隐含着这三个假设:
稳定假设、确定假设、可及假设
大脑的基本需求就是节省能量。一旦大脑认为世界是稳定的,是确定的,那么当它处理外部问题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借用过往的经验和信息,来分析处理新问题,从而减少认知负荷。
这种低耗能的状态,实际上就是安全。
可一旦这些假设被打破,就相当于什么呢?相当于对世界的稳定认知突然间被打破了。
于是,大脑会预期未来会从一个低耗能的状态,进入到一个高耗能的状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分析问题……
这种状态的转变,给大脑带来的感受,就是一种失去安全感的状态。
当一个人缺乏安全感的时候,实际上在说什么呢?
在他的心智世界里,原有的框架体系被破坏了,因此,他会倾向于调用更多的资源,去审视、怀疑和分析外部世界,长期处于一种高耗能的状态之中。
所以,缺乏安全感的人,往往会有一些表现,比如敏感、多疑、偏执、反反复复……
这些,都是高耗能的副作用。不要去苛责他们。
安全感的本质,跟信任紧密相关。
如果一个人从小开始,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对待,都像兔子一样,那他感受到的世界一定是充满善意的。他会非常容易信任这个世界,假定每个人都是好人,安全感爆棚。
但如果一个人遇到的是狐狸,总是遇到欺骗,那么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就是充满威胁的……似乎什么都往坏的方面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善意的。
人性的复杂多变,让我对这个世界不敢轻易确信,总是不停的质疑这个世界,像一只受伤又受惊的兔子……
总是担心会不会被伤害,被欺骗……
有如惊弓之鸟,如困兽之斗。
为了追寻一个确信的答案。
陷入疯狂的言行举止。这还是我吗?
难道真的再也难以感受世界的美好和善意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