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至今日,纵观欧洲的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艺术创作模式,仍保有着古希腊文明的遗风。
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
1830年,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希腊诞生,1837年成立了自己的考古协会。这意味着,即使是外国考古团体在希腊土地上的挖掘,但成果仍属于这个新的希腊国家。
至此,在发掘物开始归国家所有的这一时期,让德尔斐、奥林匹亚、迈锡尼和克诺索斯以及在雅典城市广场的古迹重见天日,并被移置博物馆内,让大众能近距离欣赏古希腊艺术的博大和优雅。


《希腊艺术》的作者奈杰尔.斯皮维(Nigel
Spivey,英国古典主义学者)追寻着古希腊的遗址,带领读者踏上回溯希腊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制度和宗教的旅程,从而找到一窥古希腊艺术的最佳视角点,并得出自己的创见——
希腊艺术是在个人“斗争”中诞生的,或者说,希腊艺术是个人斗争的目标,并与神话、宗教、行为紧密相联。
希腊文化是一种宗教文化,其宗教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征。即,用人类的形体来表现神灵。
同时,希腊艺术也是一种图像语言。
从帕特农神庙到埃皮道鲁斯剧场,从有几何图像的陶瓶到《掷铁饼者》雕像;又或是迈锡尼时期修建墓室“狮子门”,雅典城市广场上的游廊;以及帕加马宙斯大祭坛檐壁上雕刻的战斗中的赫卡忒和阿尔忒弥斯浮雕……
无疑都反映了古希腊人对战争的讲述,对神的崇拜、对人性的描摹与研究,以及对君王的歌颂。
艺术将大众都熟悉的古希腊神话的场景、战争事件抽象化、普遍化并赋予了当下的意义,更是成为统治者教化民众、巩固政治地位的一种途径。


此外,各城邦、圣所之间也会围绕艺术创作进行赞助。比如,在雅典就有大量私人或公共资金投入艺术领域。
如此,雅典成为了艺术家施展才能的最佳之地。相互竞争的热情也推动了希腊艺术的蓬勃发展,创造了艺术史上的高峰。
当然,艺术家也并非单兵“作战”,而是会团结一致,合作创新。在公元前4世纪埃皮道鲁斯的阿斯克勒庇俄神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亚历山大大帝对东方的征战,也促进了东方艺术与希腊艺术的融合。
在这一“泛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利用希腊艺术为自己的统治造势,肖像、雕像、钱币,神庙都在彰显他的领袖气质及神一般的威望。


回观几个世纪前的古希腊艺术,我们仍能心生震撼和致敬,甚至会发现这些艺术品预先就表现了现代主义的审美情趣与风尚。
可以说,古希腊艺术早已成为了当代艺术家的灵魂伴侣,虽然不少艺术大师曾断言——“如果我们只是公正而真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那就不需要什么希腊或罗马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