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儿时的故事,一定要有专门一篇写写母亲。
如今的母亲,已是花甲之年,现在的她固执、不愿接受新事物,让人颇为费神。时光回到二十年前,我尚小,母亲还年轻,说母亲是我的一片天,一点也不过。
从小,母亲独自一人带着我。回过头看,在那个思想还封闭的年代,父亲母亲都没让我感觉到他们重男轻女,反倒是哥哥跟着奶奶在别的地方生活,我跟在母亲身边,感觉很是幸运。
哥哥因为长时间缺少父母亲的教导和关爱,贪玩吃不了苦,成长得并不好;我则从小能感受到父亲母亲为生活奔波劳作的不容易,认真学习成绩优异,一路读到名校硕士毕业,如今兄妹两的人生境况完全不同。
最初的记忆是在幼儿园。不管是晴空万里时道路平整,还是阴雨连绵时道路泥泞,母亲背着我去学校,把我交给一位有爱的幼儿园老师。
两年的幼儿园生活,可能没学到什么知识技能,但在内心种下了优秀的种子。不管现实是不是这样,我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上小学后,母亲一边劳作一边照顾我。母亲尽可能给我在生活安排周全。虽然算不上富裕,但是常年都有新衣服新鞋子穿到学校,我从没感觉物质上的窘迫。
看到母亲总是辛苦地从早忙到黑,很不容易,在她晚上还开着灯忙活着,我便在她身旁给她讲学校里有趣的事,天热的时候给她扇个扇子。
再后来,我会帮着母亲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母亲分担。
上初中后,家里经济状况似乎不比以前,没那么多新衣服新鞋,但是在乡镇上还算不错。初三时,要备战中考,学习任务和压力更大一些,因为住校,母亲则为我联系和安排了学校小灶,给自己更好的营养补充。
有时候,母亲还会自己送些水果和别的好吃到学校来看我。记得一次,学校组织跑步,等我们跑步回来,发现母亲已经在校门口拿着东西等着了。那种被爱的感觉保留至今。
初中以前,可以说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尽心照顾我,我分享快乐的事,拿回优异的成绩单回报母亲。
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听话的孩子。偶尔也会调皮捣蛋,和母亲别扭闹脾气。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母亲还在忙着干活,我在和母亲一块田的距离的马路上。我想让母亲把钥匙给我送过来,母亲想让我自己过去拿。母亲想要在天黑前把活做完了,没空搭理我,不给我拿钥匙过来,我也倔强着不过去拿钥匙。
我和母亲一直吵闹着,最后被母亲胖揍一顿屁股结束。
那个时候的母亲,无论美丑,无论贫穷富有,无论耐心如何,无论是否愿意接受新事物,都是天底下最爱自己,最能保护自己的,亲爱的,妈妈。
在孩子还弱小的时候,天底下的孩子应该都是这样看待他的妈妈的。
高中后,学校在市里,离家有1个多小时巴士的距离。家庭境况比起同学差了很多,母亲也不在能到学校送东西看我,母亲能做的越来越少,我只能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都独自前行。我和母亲的故事也就是新的篇章了。
无论如何,感谢儿时母亲给予的爱和呵护,让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奔着优秀努力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