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消费特色
人情与面子:为什么别人不肯帮你

人情与面子:为什么别人不肯帮你

作者: 无方Louie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21:49 被阅读434次

你初入社会,不懂得所谓的人情世故,常遭捶打,像一颗被丢入水中的小石子,只能无力地下沉。你问朋友,到底什么是人情?“人情嘛,就是给别人面子。”朋友说。"那什么是面子呢?"你追问。“面子就是。。。”朋友回答不上来。

情感的涟漪

台湾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提出过差序格局的概念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同时又从属于以优于自己的人为中心的圈子。

正如费孝通所说,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普遍存在分层的现象,相同的层级中有相似的对待方式,不同层级之间则有不同的相处规则。

台湾心理学家黄光国受费孝通启发,在成名作《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依照情感性成分的多少,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划分为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情感性关系三类。并且依据各种关系给出了相应的交往法则。试看

image

合则来,不合则去

在差序格局中,情感成分最少的是工具性关系,此时,交往的对象往往是陌生人,比如店员对顾客,护士对病人。他们之间不包含多少情感性成分,因此,短期的利益往来是他们优先要考虑的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之下,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人更不乐意去帮助陌生人。在一个文化比较的实验中,实验者在中国台北市及新墨西哥某城市的街道上挡住陌生的受试者,要求他们帮忙寄信。结果显示:中国受试者比美国受试者更不愿意帮助陌生人。

在中国的这样的人情社会中,人们需要的情感已经在亲密团体的内部获得了满足,在和陌生人交往时,由于没有对未来的预期回报,中国人通常不会伸出援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大量的新闻中出现路人见死不救,冷眼旁观。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社会心理学家朱真茹和杨国枢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台湾的学生和他的同伴一起完成一项工作,完成之后让他们自己分配工作的酬劳,结果发现当受试者任务完成得较差时,他宁愿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进行酬劳分配,而当受试者完成地较好时,他却愿意将酬劳平均的分给每一个人。由此可见,对中国人而言,维护团体内的和谐和团结似乎比强调公平分配更重要。

这也反映了中国人的第二种人际关系,混合性关系,混合性关系的情感成分介于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之间。典型的交往对象如同事,同学,老板,老师等。此时,遵循的是人情法则。要理解人情法则,首先要理解人情,在中国,人情通常有以下三种含义。

  • 一种礼尚往来的交易资源,如送人情其实是一种对回报的预期,人情即包含具体的物质,也包含抽象的情感,因此人情难以计算。
  • 对周围人的同理心,例如没有人情味就是说这个人对待周围人没有同理心
  • 一套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规范。如馈赠礼物、互相问好、拜会访问等方式
    因此,人情法则指的是由于关系网内的成员对未来还可能和其他成员继续交往存在预期,成员之间互相示好以求未来获得可能的回报。有趣的是,一些掌握更多资源(如权力,文化,人际关系等资源)的资源支配者会因为不想在未来回馈不可估量人情而尽量避免和人发生人情关系。
    根据人情的特点,礼尚往来便成为了维护人情关系的重要手段,当然,这里的“礼”不仅仅指物质,也指抽象的情感。除了送礼,你也可以定期写感谢信来维护这种关系。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当你和家人相处时,常常不会在意利益的得失,交往本身就成了交往的目的。这种关系长久而稳定,甚至不需要刻意去维护。

这就是第三种人际关系,情感性关系,此时,交往的对象是家人和最亲密的朋友。在这种关系中,遵循的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中,团体中的每个成员一旦需要帮助,其他成员会无条件将自己的资源汇集到他那里。这种关系不讲求回报,但是成员偶尔也能利用情感性关系自己想要的资源,比如,父母将孩子抚养成人之后,孩子也要赡养父母。

小结

对于人情与面子,无论你踩它,骂他,恨它,对它再不屑,它还是在那里。不如细细琢磨,了解自己处于社会中的什么位置,正如江中的渔夫唱的那样:「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相关文章

  • 人情与面子:为什么别人不肯帮你

    你初入社会,不懂得所谓的人情世故,常遭捶打,像一颗被丢入水中的小石子,只能无力地下沉。你问朋友,到底什么是人情?“...

  • 《人情与面子》

    1.脸非脸 “脸皮厚”,说的绝不单单是我们皮囊之上那张脸的厚度,而是中华文化中“道德”的另一种解读—没有了道德感。...

  • 人情与面子

    翻开中国历史,人际交往中,讲求的是人情,也就是嘴上挂着的面子。买个东西,吃个饭,给老板说我是XXX的朋友,拿到...

  • 人情与面子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本书叫《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这是一本解读中国人所谓“面子”问题的书,它解释了中国社会交往...

  • 《人情与面子》

    1.面子就是跟你有关的人对你的接受和判断。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2.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就像...

  • 人情与面子 笔记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 理解中国人际交往行为,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阐明了中国文化所认可的交往准则。 ...

  •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人情与面子》| 郑学解读 关于作者 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

  • 我为什么不肯帮你?

    好朋友老港最近被他朋友拉黑了,在群里咆哮着让我们拿个主意。一向好脾气的他,很少发这么大的火。这次,我们多少是有些意...

  • 面子观

    听了一本书,《人情与面子》,书中说:“面子是从别人眼里看出来的,是跟你有关系的人对你的接受和判断。” “在官场上、...

  • 职业化:就是商业世界的修养

    别人帮你是情义,不帮你是正常。 注意自己的分寸感,要在别人情感账户里不定时存钱,不然别人凭什么对你优待? 做好自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情与面子:为什么别人不肯帮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jpn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