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研读》148: 汉纪(二十一)

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入朝,说自己愿意作为汉朝的夫婿成为至亲。汉元帝就把后宫中的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赏赐给单于。单于非常欢喜,上书说:“愿意保卫从上谷以西直到敦煌的塞外之地,传到子孙无穷,请求裁撤汉朝边塞防备的吏卒,以休养天子的百姓。”
汉元帝让有关部门商议,商议者都认为可以答应,只有郎中侯应熟悉边境事务,认为不能答应。汉元帝询问他,侯应回答说:“周朝、秦朝以来,匈奴暴虐,侵犯边境。汉朝建立后,更受到危害。臣听说北方边塞直到辽东,外有阴山,东西长一千多里,草木茂盛,有很多禽兽,这里本来是冒顿单于依靠盘踞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制造弓箭,时常出来侵扰,这是他们的苑囿。到了孝武皇帝时代,出师征伐,夺占这些地区,把匈奴人赶到大漠以北。我们在那里建立要塞关口,建立亭障烽火台,筑起塞外城池,增设军兵屯驻守卫,然后边境才稍微安定下来。漠北土地贫瘠,少草木,多大沙,匈奴前来入侵时,没有什么遮蔽,从边塞以南全是深山大谷,往来艰难。边境长老们说:‘匈奴人失掉阴山之后,经过时无不哭泣流泪。’如果裁撤掉边塞戍卒,送给夷狄人以大利,这是其一不可;现在圣德广盖,天覆匈奴,匈奴得以蒙受活命之恩,稽首前来称臣。依照夷狄人的性情,遭遇困厄就会低微顺服,只要强大就会骄横悖逆,这是其天性导致这样。以前我们已经裁撤了塞外城池,减少了亭障烽火台,现在的人数只够看管烽火台,有事通风报信罢了。古人说安不忘危,不能重蹈覆辙。这是其二不可以;中国有礼义教化、刑罚诛杀,愚民仍然还会犯禁,又何况对于匈奴单于呢,谁能保证他不会率众违约进犯呢?这是其三不可以;现在中国还建设关卡桥梁用来制约各诸侯,这是用来断绝臣下窥视朝廷想法的。建设边塞,设置屯戍,不单单只是为防备匈奴,也是为了管理诸属国投降民众,他们本来就是匈奴人,要防止他们思旧逃亡。这是其四不可以;近朝西羌保护汉朝边塞,和汉朝人交往,官吏百姓贪图利益,侵盗其牲畜财产和妻子,因此生出怨恨,他们起兵背叛,几世没有平息。现在如果裁撤边塞,就会慢慢导致彼此之间纷争不断。这是其五不可以;原来跟随征讨匈奴的军兵多数去世或者还没有返回,他们的子孙十分贫困,一旦逃亡出去,就会跟随其亲威远走。这是其六不可以;边塞的奴婢们十分愁苦,想要逃亡的人本来很多,他们说道:‘闻匈奴中乐,无奈候望急何!’所以有很多逃亡出塞的。这是其七不可以;盗贼豪杰,群体犯法,如果其在窘迫危急时,逃亡跑出北方边塞,就会不能制约。这是其八不可以;修建起边塞以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这并非都是土木工事,而是借助于山岭岩石、木柴村落、溪谷水门,稍微进行平整,迁徙卒吏修筑建设,其花费的时间十分久远,其费用根本无法计算。臣担心商议者不深谋远虑其终始,只想一味从减少徭戍出发,十年之外,百年之内,如果发生大的变故,那时就会障塞破坏,岗亭烽火台灭绝,再去调动人力物力屯驻修缮,但几世之功已不可能再修复。这是其九不可以;如果裁撤戍卒、减少烽火台,匈奴单于自认为让他保塞守御,肯定会觉得对汉朝有大功。只要一时不如意,就会生出不可测的想法。这是开夷狄之隙,减亏中国的稳固。这是其十不可以。这并不是用来保持国家至安、以威严制服百蛮的长久之策。”
对策奏报后,汉元帝下诏书说:“不要再商议裁撤边塞的事宜了。”汉元帝派车骑将军口头晓谕单于说:“大单于上书希望裁撤掉汉朝北方边境的屯戍吏士,愿意子孙世世代代保卫边塞。大单于仰慕礼义,这是为国为民考虑的大计,也是安定国家的长久之策,朕十分欣慰。中国的四方都有关卡桥梁障塞,不只是为了防备塞外,也是为了防止中国的奸邪放纵不法,逃出塞外形成危害,这是用来明确法度惩戒众人之心的。敬晓谕单于的好意,朕没有什么怀疑的。为使大单于不责怪不裁撤边塞,所以派使者嘉奖晓谕单于。”
呼韩邪单于道谢说:“我愚昧不知道大计,天子万幸派大臣前来告诉,对我真是太厚爱了!”
当初,左伊秩訾替呼韩邪谋划归降汉朝,最后得以安定。随后有人用谗言诋毁伊秩訾自夸其功,说他经常心中不服,呼韩邪单于也生出疑心。左伊秩訾害怕被诛杀,就率领自己的部众一千多人归降汉朝,汉朝封他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让他佩戴诸侯王印绶。
呼韩邪单于来长安朝拜时,和伊穆訾相见。呼韩邪单于道歉说:“大王为我谋划,恩义非常厚重,现在匈奴能安定至今,全依赖大王之力,这样的大德我怎能忘记呢!还是我做错了,让大王离开后不再返回,这全都是我的过失。我现在想要报告天子,请让大王返回王庭。”
伊秩訾说:“大单于有赖天命,自归汉朝,从此得以安宁,这是大单于神灵,也是天子的福佑,我哪里出过什么力呢!我既然已经降汉,又再返回匈奴,这是做事怀有二心。如果大单于非要让我返回,我不敢听命。”
单于坚持请求,但最后没能让伊秩訾返回。
王昭君号称为宁胡阏氏,她生有一名男孩叫做伊屠智牙师,封为右日逐王。
皇太子刘奭举行成人加冠礼。
二月,御史大夫李延寿去世。
当初,石显看到左将军冯奉世父子都是著名公卿,冯奉世的女儿冯昭仪在内宫汉元帝身边受宠,石显想要依附他们,就推荐说:“冯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性情严肃,可以侍奉在皇帝身边。”
汉元帝召见冯逡,想要任命为侍中。汉元帝听冯逡说石显专权后大怒,撤掉冯逡官职后为郎官。随后御史大夫出现空缺,群臣都推荐了冯逡的哥哥、大鸿胪冯野王,说他的品行能力无人能比,汉元帝向石显征求意见。
石显说:“九卿中确实没有超过冯野王的。但冯野王是陛下昭仪的亲哥哥,臣恐怕后世会认为陛下不广泛使用贤才,只是凭借后宫私情任命三公。”
汉元帝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没有看到这点。”汉元帝对群臣说:“我如果使用冯野王为三公,后世会说我对后宫亲属有私心,并以冯野王作为例子。”
三月丙寅日,汉元帝下诏书说:“如果论刚强坚定,真正没有私欲,大鸿胪非冯野王莫属;如果论善辩,长于言辞,可以出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最为适合;论廉洁节俭,太子少傅张谭最为合适。特任命少傅张谭封为御史大夫。”

河南太守、九江人召信臣担任少府。召信臣原先担任南阳太守,后来调任河南郡守,治理政绩经常列为全国第一。他视民如子,喜欢为百姓谋利,亲自耕种劝勉农桑,开通沟渎,户口倍增,官吏百姓非常喜爱,号称他为“召父”。
癸未日,朝廷恢复汉惠皇帝寝庙园、汉文帝太后、汉昭帝太后寝园。
当初,中书令石显想要把自己的姐姐嫁给甘延寿为妻,但甘延寿没有同意。在击败郅支单于返回后,丞相和御史大夫厌恶陈汤假传圣旨,所以都不替甘延寿等人说话。陈汤平时很贪财,所缴获的财物入塞后很多没有依法上交。司隶校尉就写信给路上的官员,命令他们逮捕相关吏士进行审讯查验。
陈汤上书奏报说:“臣和手下吏士一起诛杀郅支单于,万幸把其擒获消灭,这次万里振旅,应当有朝廷的使者在道路上迎接慰劳。但现在司隶校尉反而收捕吏士进行审讯查验,这实际上是替郅支单于报仇啊!”
汉元帝马上派出吏士,命令经过的县道都要准备酒食慰劳返回的汉军。甘延寿和陈汤到达长安后,在评论功劳时,石显和匡衡等人认为:“甘延寿和陈汤擅自假传圣旨兴师,如果万幸不受诛杀,还要加封爵位食邑,那么以后奉节出使的就都敢进行冒险。这肯定会生事于蛮夷,为国家招来灾难,这种风气绝对不能助长。”
汉元帝在心中很欣赏甘延寿和陈汤的功劳,却因为有了匡衡和石显的建议,所以这事久议不决。
原宗正刘向上报奏书说:“郅支单于囚禁杀害我们汉朝的使者吏士一百多人,其暴虐传扬到外国,对我们大汉的威信伤害很重,群臣全都为此忧愁。陛下一直发怒想要诛杀他,从来就没有忘怀。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奉承圣旨,倚仗神灵护佑,率领百蛮君王,统揽城郭军兵,冒着百死一生的危险身入绝地,然后踏平康居,屠杀五重城池,夺得康居歙侯的旗帜,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高悬汉朝旗帜于万里之外,扬威于昆山以西,扫平谷吉的耻辱,建立昭明功勋,现在万夷慑伏,无不震憾恐惧。呼韩邪单于看到郅支单于已被诛杀,又喜又惧,向风慕义奔驰而来,稽首臣服,愿意守卫北藩,累世称为汉朝之臣。这是建立的千载之功,确定了万世之安,属于群臣中最大的功勋。当年周大夫方叔、吉甫替周宣王诛杀猃狁后百蛮服从,《诗经》中说:“啴啴(音tàntān,叹贪)焞焞)音(tūn,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周易》中说道:‘有嘉折首,获匪其丑。’这都是赞美诛杀首恶的人,可以让其他不顺从的人都来归附。现在甘延寿和陈汤诛杀单于所带来的震动,就是《周易》中的折首、《诗经》中的雷霆所不能达到的。评论大功就不要涉及小过,举荐大美就不要计较细小的瑕疵。《司马法》中说‘军赏不逾月’,这是想让百姓迅速得到为善的好处。大概急于武功,最重的在于用人。吉甫返回后,周宣王进行重赏,《诗经》中说:‘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千里之外的镐地都还认为太过遥远,更何况我们是远在万里之外,其辛勤已经到了极至!甘延寿和陈汤既没有获得福祉回报,却反而委屈要丢掉性命,这些事情长久受挫在刀笔吏的桌前,这不是用来劝勉有功戎士的。当年齐桓公前面有尊奉周朝的大功,后面有灭掉项国的罪责;君子用功劳掩饰过错,隐讳他所做的错事。当年贰师将军李广利损失了汉军五万部队,花掉亿万费用,经历四年辛劳,最后却只俘获三十匹骏马,就是有斩杀大宛王毋鼓的首级,仍然不能补偿耗费,而他自己的罪恶很多;孝武皇帝认为他万里征伐,不记录其过错,加封为两侯、三卿、两千石官员的共计一百多人。现在康居国势力远远强于大宛,郅支单于的名号远远重于大宛王,他们斩杀汉朝使者的罪恶远远超过不送给汉朝马匹,甘延寿和陈汤没有烦劳汉军将士,不花费国家一斗粮食,相比于李广利,其功德超过百倍。何况常惠只是跟随乌孙军兵出击,郑吉只是迎接护送了匈奴日逐王,他们仍然能裂土受爵。甘延寿和陈汤在威武勤劳程度上大于方叔和吉甫,在将功补过的程度上超过齐桓公和李广利,他们所做事的功劳远远高于郑吉和常惠,但对其大功没有表彰宣扬,小恶却多次公布,臣私下里感觉痛心!应当及时解除悬而未决之案,他们重获自由,免罪不予追究,并且要尊宠爵位,以劝勉有功。”
于是汉元帝下诏书赦免甘延寿和陈汤的罪责不予惩处,诏公卿们商议加封。商议者大部分都认为,应当出兵按照军法斩杀郅支单于。匡衡和石显则认为:“郅支单于本来因为逃亡失掉国家,他只是私下里在西域窃号称为单于,并非是真单于。”
汉元帝最后按照加封安远侯郑吉的惯例,各加封千户,匡衡和石显反复抗争。汉元帝最后加封甘延寿为义成侯,赏赐陈汤关内侯爵位,食邑各三百户,追加赏赐黄金一百斤。然后祭祀祈告上天和宗庙,宣布大赦天下。随后封甘延寿为长水校尉,封陈汤为射声校尉。
于是杜钦上书追拆冯奉世以前攻破莎车国的功劳,汉武元帝认为这是先帝时期的事情,不再讨论。杜钦是原御史大夫延年的儿子。
荀悦曰:如果其劳绩大义足够加封,追录前朝的事情是可以的。按照《春秋》中的大义,鲁文公拆毁泉台受到谴责,撤销中军则受到等着,这是因地制宜。这类假传诏书的事情,是先王所慎之又慎的,只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如果假传诏书的事情大,而所立功小,进行治罪是可以的;如果假传诏书的事情小,但所立功劳很大,赏赐也是可以的;如果功过相等,这事就算过去了。要权衡其轻重,然后再确定相应赏罚。

黄其军
作于2025年2月9日(古历乙巳年正月十二)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