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是佛学的经典,如同儒家的《论语》记录的是孔子说的话,《金刚经》是记录佛祖释迦牟尼说的话。但佛家中记录佛祖的经书很多,《金刚经》只是其中的一部,佛祖是印度人,于是《金刚经》翻译成中文也就有了各种名字,最早由姚秦鸠摩罗什在(402年)翻译的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后唐玄奘翻译成《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简称《金刚经》。
《金刚经》的主旨就是“一切法空”。佛教的“法”并非是孙悟空法术的法,佛家认为法是指客观的一切现象,或者主观对客观的一切认识或推理。佛家的法也就是包括了宇宙中的一切。
《金刚经》反复地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教的宗旨就是要破除人们心中的执念,认为世界本没有永恒不变的本质,世界的本质就是空无,空无虽非否定它的存在,而是否定永恒地存在,世界是转换的,因为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只有空无才能永恒,所以“一切法空”。从哲学的本质这方面来说,佛家与道家的出发点是一样的,都是“贵无”论,《道德经》开篇就谈宇宙的生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家认为世间一切都是从无开始,并且有和无,同出而异名,有和无只是两种存在的形式,本质都一样。
佛家在本体论上与道家一体,佛家在方法论上与儒家又相同,儒家在为学方面也提出“四勿”:“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孔子一生都以这四绝要求自己,这与佛家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要求相同,都要求“无我”。不持有执念,有一分“自我”,便有一分“执念”,有一分执念,便学不到真知,也就认识不到世界的本源,自然成不了佛。
《金刚经》主要还是讲方法论,讲怎么样做到“一切法空”。佛家并非简单粗暴地否认世态万象的存在,佛家创造了一套理论讲轮回,当然这不是《金刚经》的主题,《金刚经》全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是能坏一切,却不为一切所坏,“般若”是智慧的意思,“波罗蜜”是度到彼岸的意思,那么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就是“通过如同金刚的般若智慧,度脱三界苦海,到达解脱彼岸的意思。“波罗蜜”就是佛祖的方法论。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