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匆匆之间,一本书也就看完了,但看完之后,除了拥有又看完一本书的虚假充实感之外,大多时候很难真正留下些什么东西。所以,阅读不仅是要用眼睛去看,还要用心去思考,用手去记录,用大脑去回顾!
实践阅读《共情的力量》 首先,我先阅读这本书的前后封面,了解这本书的概况——为什么学习共情(共情的双重力量)和如何去共情(共情的方法)。再翻开前几页,了解这本书的作者(是不是靠谱的人写了值得相信的内容)和目录(有几章,每一章都写了什么,大致分几天把它读完)。 然后,我拿着笔阅读正文内容,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其中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句子,印象更为深刻的还可以动笔工工整整地记录下来,一边记录,一边思考,比如:“共情的定义为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那么共情就不仅包含心理上对他人的理解,还包含一定的行为反馈,即自己能为他人做点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共情的治愈力量。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结合阅读过的文本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从共情的定义入手将前五章的自己想要记住的内容串联起来:共情需要理解,那么理解的前提是走进他人的故事里专注地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不要按照自己对他人过去的印象和判断忙于下结论贴标签,而是走进他们的世界里,不断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更深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的评估他们的个人特质和行为动机,在真正理解他们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语言和行为的反馈,这样才能更好地治愈身处绝望中的人,当然也可以在与别人的共情中更好地认识对方和自己!经过整合的知识更方便理解记忆,记忆的持续时间也就更长一些!有些当下阅读的内容跟自己过去阅读的内容产生了联系,便可以放在一起进行理解记忆! 比如,在《共情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你的心情能被你身体的生理反应所改变”,其实是为了阐述心理情绪和生理反应的相互作用,这为我在阅读《被拒绝的勇气》时看到的一句很喜欢的话“人不是因为幸福而笑的,是因笑而感到幸福”提供了生理学依据。放在一起理解后,每当我想起自己喜欢的这句话,我就能想到生理反应对情绪的作用。 最后,当我已经阅读完五章的内容时,为了避免自己忘记前面的内容,我会把书翻到目录页,然后回想每一节的内容,动笔简单写下自己对这一节印象深刻的点,如果回想不起来,就再次翻开这一节内容重新看一遍!这样,就从整体上回顾了自己已经阅读的内容。当然,写一篇读后总结也是一种很好的回顾方式,能不看书写下来的东西往往记忆得更加深刻!
其实,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是每本书都能详细地记录思考,更习惯随手拍下让自己产生思考的某一页分享给身边的人,相互交流阅读后的感受,便能收获不同的观点,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有时候,遇到一句喜欢的话,便会饶有兴致地记录下来,分享给身边的人,多分享几次,也就能随口说出!就像我很喜欢这本书封面上的这句话“愿你拥有无尽的力量,可以伴你爱的人度过所有的绝望”,我想送给我爱的人,告诉他:我会用心理解他,既能陪他在安逸的日子里花前月下,也能陪他在艰难的日子里携手共进!当一句话变成两个人的情感牵挂,便更加难以忘记!
阅读然后忘记,是我们的常态,但我们可以通过刻意地记忆让阅读的某些内容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而忘记得更缓慢些!所以,阅读不贪图快,而需要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