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禅修者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
初学禅修者往往会失败在昏沉上。我们以前介绍过许多对治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围绕一个核心来阐述的。在这里把这个核心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初学禅修者能够在了解后,对禅修有一个全面深入的掌握,从而不至于盲修瞎练,使自己的禅修得到根本突破。
我们观察睡眠时的脑电波,会发现,人有一个深度睡眠状态,接下来就是浅睡眠状态。在浅睡眠状态,大脑活动频繁起来,人开始做梦。深度睡眠状态时间较短,但质量高,这就像给蓄电池充电,先有一个快充阶段,接下来是一个慢充阶段。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把深度睡眠状态称为“快速恢复阶段”,简称“快复”,把浅睡眠状态称为“慢复”。中医学认为:意者,气也。身体是气化的产物,也就是说身体是意生身。所以,意识和身体一样,在活动之后,都必须有一个休息过程。有一定禅修经验的人都知道,早上醒后禅修容易得定,因为这时候,大脑经过“快复”,使昏沉阶段基本结束,对于禅修来说,这时候不再需要克服昏沉,只需要克服散乱就可以了。由此可以看出,睡觉前禅修,必须有一个身体和意识的“快复”阶段,这就是刚学禅修的人上座后必须经历的昏沉阶段。
我们初学禅修者所选择的所缘,统统都是意,属于意的范畴。而意在活动后,必须象身体一样要睡眠。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要去休息的意,强行拉回来,不让它休息。我们知道,意也是因缘所生法,是有能所的,只要让它有所缘,它就不可能休息。因此,这时候你选择的所缘一定要有比较强的刺激性,对意有吸引力,这样它就不会去休息了,自然就不会昏沉了。我们以前介绍的方法统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再举例来说,南传佛教的孙伦大师,在教弟子们禅修观呼吸时,要人为地大幅度强烈呼吸,仔细体会吸气时气流经过鼻腔时的触觉,要认真感受这种触觉的强弱和冷暖变化,而不要去数呼吸,也不要去观察肚子的起伏。这就是人为地造一个强烈的所缘,去吸引意,不让它休息。经过一个小时左右,身体的不适感慢慢明显起来,比如你会感到腿痛、腰酸、手麻等,这时候就不需要再去深呼吸了,就选择身体感觉中最明显的那个作为所缘,比如这时候你感觉腿痛最难忍,那你就选择腿痛作为所缘,用柔软心观察腿痛的强弱变化过程,不要对抗,要放下这种觉受。等腿痛消失后,你再从身体剩下的感觉中选择一个比较明显的,作为所缘。就这样,一个一个观察,随着时间的慢慢流失,你的身体得到了休息,跨过了“快复”阶段,一种很明显的清明渐渐升起,你会感到很清醒,丝毫没有困意。这时候心也不再那么散乱了,你终于跨过了昏沉阶段。这就是禅修者破除昏沉的技巧所在,再也没有其他什么高明的东西了。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开始就急于得定,这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服从人体的生理特征。你所做的各种努力,无非是在等待着身体“快复”阶段的结束,并在此过程中,让意渐渐稳定下来,所以法门无高下,说句实在话,无非是用不同的方法在熬时间而已。会熬了你过得舒服一点,不会熬了就痛苦一点,不论会熬还是不会熬,只要你能度过这个“快复”阶段,那就是胜利。所以在这个阶段,毅力是最重要的。这个阶段大约要三四个小时(人的深度睡眠状态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禅修者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一动不动地在那里坐上三四个小时,然后达到清明。过了这个阶段就容易多了,因为随着清明的升起,散乱心也轻多了。这时候,你就可以选择刺激性不强的所缘,在有意无意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入定了。入定就是这样简单,一点儿都不难。
现在你就会发现,那些强烈的所缘,根本目的不是引导你入定,而是为了吸引“意”,不让它休息,真正引导你入定的所缘,往往是那些不具有很强吸引力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许多净土宗修行人,在修行时的问题。他们往往一上来就选择“佛号”作为所缘,但这个所缘并不具备强烈的吸引力,因此你会看到许多人念佛时不知不觉就昏沉了,或者念着念着就想别的事情去了,心早就跑到通天河玩水去了。因此,念佛最好是在“快复”阶段结束后。当然有人会说,为什么有的人一上来就念佛号照样能得定?这一点都不奇怪。有的人天生就不易昏沉,有的大修行人,这个“快复”阶段根本就没有,或者极其短暂,更有的大修行人甚至连这个“意”都能一下子断掉。但我们大多数人毕竟是大多数人,最好是老老实实按照大多数人的特质来制定行动方案,等“快充”阶段结束,“慢充”阶段到来,然后再念佛,或意念极乐。因为这时候心已不那么散乱,所以大多数人会在刹那间打开天目。在各种神通中,天目是最容易证得的。你会在刹那间突然看到极乐世界的景象,但因为不稳定,你不会看到全部,只会看到局部,而且随着你的喜乐心的升起,你会很快看不到的。在这里不要因为执着而过分惊喜,事实上根本没必要惊喜,因为这都是意念所生。你会说这是弥陀佛变的,不错,是这样,但不要忘了法身一体,是弥陀佛变的,同时也是你的意念所产生的。你就会发现,这时候你想什么就出什么,想什么就见什么,就像变戏法似的。所以,净土宗学子最好能够熟练背诵弥陀经,这样就能和弥陀佛一起共同建设极乐世界,换句话说就是共同想出一个极乐世界,就像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是共业所感,是众生心想所成的一样,同一个道理。正是因为是意念所生的,所以南传佛教认为弥陀净土是魔界,河北佛教界的大德们说是弥陀天,这都不错,因为真心之外别无一法可得,真心之外皆是魔,我们现在这个有着飞机大炮的世界何尝不是魔界,但这里有佛法,极乐世界有佛法,这就够了,这就有了歇脚的地方,有了好的修行环境。所以不要因为别人的三言两语就对极乐世界失去信心,众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执幻为实,其实一切都是幻化,只不过有的对你有利,有的对你不利罢了,关键是善用其心。因为是意念所生,所以你不可能见到弥陀报身,要想见到,就必须按照《坛经》上六祖大师教的方法去作,那样你就会一下子见到弥陀佛,证入弥陀报身净土,那才是真正的极乐世界,是诸佛报身之所在。
就所缘的应用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专心致志于所缘
选择一个有较强吸引力的所缘,专心致志作意于此。目的有两个,一是等待“快复”阶段的结束,二是让狂心渐渐静下来。大多数人必须经历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得定,时间大约三个小时左右。
二有意无意于所缘
选择一个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所缘,似有非有的注意它,切忌用力。这个阶段与上一个阶段最大的区别是这个阶段升起了清明,彻底告别了昏沉,因而心渐渐达到似定状态。这个阶段大约一两个小时。
三坚决果断弃所缘
到了这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觉得所缘是一种累赘,应舍弃它。这个阶段明显的觉受是身空,丝毫没有身体的感觉。第二阶段虽然有清明升起,但身体的觉受还若有若无的存在,还不能完全做到身空。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常住”,因为这时候有寻伺,也就是说虽然能看到念头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控制念头,在思想上能够自主,想放下念头就一定能放下,一定能不想,但是还不能让念头根本不出现,怎样让念头不出现呢?这就是此时的寻伺。小乘此时观空,住于空;大乘此时观无我大悲,住于无我大悲心。二者都能使念头不再出现,但观空不究竟,从根本上来说不能实现真正的常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