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真是一部看时微醺,后劲很足的电影。战争黑帮情杀仇杀,弄不好就是个奇情的末流网文,程耳弄好了,贼有气质有诗意。
入场晚了10分钟,看到的第一场戏就是葛大爷气定神闲送了一支断手到周先生面前,没头没尾的。那种镜头感觉下,我握着一保温杯泡好的白牡丹茶汤,裹着大披肩,滑在座椅上,一秒入戏。
我还不知道片子要讲什么,但是没关系,已经放心把情绪交给了它,也不打算思考剧情。它带着我走到哪里都行,用它的镜头、节奏、配乐、光线、台词、表情......情绪会自然地流淌,而我深信流淌到最后一定会有个出口。
离片中人很远,却隐隐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跟着流去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些字直到临睡前还在脑子里旋转,什么是罗曼蒂克?消亡的是什么?消亡之后怎么办?如果战争消解了人性、真情、美德、仁义、讲究,礼崩乐坏,战争结束后,这些重建了吗?消亡“史”,那这种消亡是动态、循环、有进程的?消亡还在继续吗?这种消亡是时代的还是个体的?我的罗曼蒂克消亡了吗?我似乎听见过一个崩塌的过程,现在自己是在废墟之上还是废墟之下?
走出国贸百丽宫时,是傍晚17:38分。城市的血管发出拥堵前的嘶鸣。
左边的公交车霸道蛮横,私家车有些温柔,有些焦虑,在车流里寻找节奏,右边黝黑的在建高楼,吐出成群的建筑工人,他们一脸一身尘埃,一群往南,一群往北。
身后挤过来几辆自行车,哦,不是洋气的摩拜,旧得叮呤哐啦响,车座上一小块洋红铁皮,“凤凰”两个字格外醒目,像一盏游向最前方的鱼灯。
收废品的三轮车插到公交车前面,纸箱壳子堆得一米多高,五六个大空油瓶矿泉水瓶栓成一串挂在车后。
路口到了,红灯停绿灯行,这些人流和车流全都汇合在一起,等待再次分流。
跨过光华桥,几个高大的外国人拿着手机向天空拍照,回头看他们拍什么?哦,璀璨剔透的国贸双塔,尚未竣工的“中国尊”——这座城的新地标。
我看着它们,不知什么是消亡,什么是塑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