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很少想到要出去旅游,假期要么回家,要么就是和室友“厮混”,唯一有出去玩的念头大概就是拍几张好看的照片,能够作为谈资,即使出门一趟,也是随波逐流,不知道为什么要走出去。那时候,大学图书馆喜欢去绝不是什么自习室,而是第五层和艺术相关的书籍,比如摄影,美术,甚至美学的书虽然看不太明白,也还是要翻翻里面的图画,每次去都能坐到图书馆一直“打烊”,觉得内心无比满足。那时候的认知,风景只是停留在书本上,还不曾想过自己将来有一天要自己去走一走书里的风景。而这种越来越强烈的愿望,要归功于open-minded和curious的两个品质。
自从今年二月份第一次出国玩的时候,才慢慢唤醒我对走出去的渴望,对世界充满好奇。最近几天,越来越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深深的那层渴望。
一天,陪外国同事去超市买点东西,回来的时候ta对我说,谢谢你陪我买东西,和你一起购物很有趣,你是如此的open-minded和curious,就是思想开放,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意思。回来后,这两个词一直在我脑海中萦绕,ta说的品质我自己平时都没注意到,但却是对现阶段的自己一个很好的总结,也反映出自我的重要特征。
从小到大,我都是一个在大人眼中的乖小孩,学习成绩优秀,又肯听大人话。可“别人眼中的小孩”往往都是假象。小时候,爸爸平时在外忙于工作,妈妈性格温和很少给我提意见反而不怎么限制我。所以,我常常趁妈妈不在的时候,偷偷跑到隔壁和喜欢的男孩子玩石子,想和玩的好的女同学去她县城的奶奶家住几天,和妈妈说一下就行,那时候我还没自己坐过车,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胆量;很多次做梦的时候,还梦见自己一个人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送我一次,第二次提醒我出门看车,便让我自己去学校。上高中时,还特别羡慕好闺蜜的妈妈,能交给她好多东西,基本每次去她家都可以听到人生的道理,具体到路上该走左边还是右边,上课声音应该要多大…青春期时还和我妈说,你看谁谁谁家妈,什么都懂!现在那位小学同学,已经按照大人的经验,早早结婚,而我,依然在外面自我成长,觉得一个人也挺好。现在和我妈打电话时,她也还会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
现在想想,我妈给我的教条很少,让我可以做自己,这种不限制的简单智慧,让我敢于尝试,对事情有一颗开放的心态。如今,个人也越来越不喜欢乖乖女的形象,一面是规规矩矩的上班,另一面则是骨子里的叛逆。
参加工作后,学校里学的课本知识分分钟被激烈的社会竞争秒杀,要学会和人合作与竞争,社会也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要求人能够终生学习。所以现在看书基本都是出于自我需要,没人逼你。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要沉下心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学校和家庭没有教给你的东西,都要靠自己实践去积累经验。而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这将成为学习的动力。
因为保持一颗好奇心,所以别人也能感受到你的进步,也很愿意为你解答困惑。
武志红老师说过,体验是改变的一切总和。工作其实占用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的时间,而增大自己改变的几率则是增加自己的体验,而旅行是绝佳的学习方式,认识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思想,认识到自己性格深藏的另一面。
也许,生命就是一场旅行。
�����\����
网友评论